深藍SL03在2024年的今天其實已經不算新車了,盡管它的外觀設計得相當運動,但它其實是一款典型的家用型新能源中型轎車,有著相當不錯的前后排空間以及同級中上游的NVH水準。SL03從上市至今主力銷售車型一直是增程版,純電版在SL03車型序列中的占比其實并不多,主要原因其實也好理解:價格。
而剛在前不久上市的2024款SL03純電版,盡管在外觀內飾上并沒有做非常巨大的變化,但它的很多特性分明讓我們看到了這款車在15萬級展現出的,更強的綜合競爭力。
2024款深藍SL03純電版,或簡稱SL03 EV,是一款中型純電轎車,車身尺寸4820*1890*1480mm,軸距2900mm,指導價區間為15.69-17.39萬元。從尺寸上看,這是一臺非常典型的中型轎車,屬于中規中矩那一類,但從軸距上看,2900mm的軸距在中型轎車的領域屬于上游水準,車身尺寸不大但軸距長,這意味著這款車能以不算太大的身材獲得較好的車內空間表現,同時這種小車身長軸距也是新型純電架構的“基本配置”,因此SL03作為一臺純電車,它的底子是足夠扎實的。
SL03 EV全系共3款車型,分別為兩款CLTC續航里程530公里的版本,以及一個CLTC續航里程610公里的版本,主推款為兩個530公里續航版本車型。考慮到SL03 EV并非運動取向的車型,該車全系均搭載后置單電機,其中兩個530版本電機最大馬力218匹,610版本電機最大馬力258匹,3個版本的最大扭矩均為320牛·米。
SL03 EV的兩個530版本搭載寧德時代提供的58.89度磷酸鐵鋰電池,610版本則搭載中創新航提供的66.8度三元鋰電池,三個配置版本的官標百公里電耗均在13以下。
SL03 EV的三個版本在基礎配置上給得都很足,全功能L2輔助駕駛系統、超聲波雷達和毫米波雷達等感知硬件的數量也是完全一致的。以至于絕大部分配置上,這三個版本也是完全沒有區別的。三款車型的配置差異較小,下面我們將對這三個配置的差異和購買選擇進行詳細闡述。
SL03 EV是一款算得上“入門即高配”的車型,如上文提及的,三款車型的絕大多數配置都是沒區別的,它們價格上的區別幾乎集中在一些非剛需性的配置上。
先來看兩款530續航版本車型,它們的指導價分別為15.69萬及16.39萬(Max版),價格差異7000元。那么7000塊能換來什么配置?首先,Plus版沒有HUD功能、內后視鏡為手動防眩目而非Max版的自動防眩目、喇叭6個而非Max版的14個,也沒有Max版的車內氛圍燈。除此之外,兩車沒有任何配置差異。
再看530Max版和610版的差異,兩個版本價格差異1萬元。主要區別在于610版的電池更大、電機馬力更大,僅此而已。530版本的電池容量為59度,而610版本的電池容量為66.8度。電機盡管輸出功率有差別但扭矩完全一致,可以看做是同一個型號驅動電機的不同細分型號。
綜合來看,在3款車型中,我們更推薦大家選擇指導價15.69萬,目前經銷商報價在14.69萬左右的530Plus版,即SL03 EV的最低配版。道理很簡單,考慮到車型間的配置差異極小,且更高定價的車型的差價和配置區別來看性價比相對不高,而530和610在日常使用中其實區別也沒那么大,因此買最低配就完全足夠了。
SL03車系的同價位競品其實不算多,零跑C01和哪吒S是兩個比較強悍的對手。但值得指出的是,無論是C01還是哪吒S,它們在14-15萬這個價位段主推的是增程版,而SL03 EV是目前為數不多的,殺入這個價位的純電版車型。
如果說同為中型車,同為純電的話,比亞迪海豹算是SL03 EV的比較嚴格對標的競爭對手,但海豹的起售價16.68萬,比SL03 EV貴了一萬,且兩車在續航上拉不開多少差距,而SL03 EV在配置上反而比后者有更明顯的優勢。
所以如果你在考慮海豹的話,24款深藍SL03 EV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考慮目標。
深藍SL03 EV所在的15萬級純電轎車市場目前的競爭態勢尚不十分激烈,強悍的對手也還不多。但我們也需要看到的是,車企們目前對于15萬級純電轎車這個市場目前還處于觀望狀態,無論是海豹還是年改版的SL03 EV,它們本質上都不是新車。
如果需要觀察車企對于這個細分市場的信心,我們需要把時間點再往后移,如果在北京車展前夕,我們能看到大量這個價位的新車集體爆發的話,那將意味著又有一個細分領域在2024年開始卷起來。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