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又一家全國性的連鎖超市,開啟了多地“閉店”。
北京華聯生活超市北京天通苑店7月9日發布“BHG生活超市升級公告”稱,“超市于2024年7月9日21:30閉店進行全新改造升級,將于近期全新亮相。”
不只天通苑店。位于北京海淀凱德晶品購物中心的BHG北京華聯生活超市也發布“告顧客書”,稱“因經營調整,我超市將于2024年4月15日進行停業裝修……本超市實體/電子會員卡、會員積分和超市儲值卡可繼續在北京市其他BHG生活超市門店使用。”
同樣在北京的北京華聯生活超市萬柳店、武夷花園店在大眾點評上也都顯示“暫停營業”。
此外,北京的望京店、榮華中路店、太陽宮店等分店也出現了貨架空、商品缺貨等問題。
有顧客近日在榮華中路店逛店時表示,水果區域齊全,冷藏豆制品還都鋪滿貨架。但生鮮肉類、冷都食品等都已經貼了設備故障的標簽。“隨機拉住一位工作人員詢問冷柜空置半個月了,是什么情況?答復是,閉店升級改造,后期還是華聯,具體關閉時間無法告知。”
另一位消費者表示,之前剛裝修完,就啥都沒有了,疫情期間這超市的品類都超級多,不會出現買不到菜的情況。“問了服務員,服務員說今天沒菜、沒供貨,轉了一圈發現牛羊肉、魚也都沒有,酸奶大部分都是沒聽過的牌子……沒見過這么不方便的超市,周圍居民都不來了。”
在大眾點評上,也有網友也對北京華聯超市吐槽。
7月20日,有網友在大眾點評北京華聯生活超市望京店下面評論,“華聯現在怎么了?好幾個店面都空蕩蕩的,是要升級?還是要撤店呢?這樣的節奏,有點當年樂天瑪特、家樂福的樣子。”
有網友7月18日稱,陪媽媽去太陽宮凱德mall地下華聯超市,發現全都空了。“這是倒閉了還是怎么了?北京的大型超市一個個的關門,真的太糟心了,希望還能回到十年前那繁華的經濟時代,不知道何去何從!”
除了北京外,在其他一些城市,北京華聯也有門店關閉。
5月7日,北京華聯攀枝花福廣金城店發布公告稱,由于公司經營調整,門店于5月10日起正式閉店;近日,攀枝花北京華聯陽關家園店閉店,所有商品在清倉處理。
在青海西寧的北京華聯生活超市長江店2024年1月15日停止營業。
一連串的閉店,表明北京華聯超市確實遭遇挑戰。當然,這并非個例,而是行業整體都在走“下坡路”。在北京,很多大型連鎖超市也都紛紛閉店。
02
其實,早在2023年,北京華聯就已經在多地關店。
北京華聯生活超市永春店“因經營調整,于2023年3月20日閉店停業”。
永春店已經開了有20余年,彼時超市關閉,甚至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前來懷念,許多市民深感惋惜與不舍。
另一家陪伴呼市20多年的北京華聯超市車站西街店,7月15日停業閉店。甚至有消費者稱,“一代人的回憶,一個時代結束了。”
這對北京華聯而言,2023年的確是不容易的一年,閉店一直在進行中。
開業多年的北京華聯超市武漢中華路店,于2023年3月10日停止營業。
2023年8月19日,山西陽泉市BHG生活超市安康店發布“停業升級改造告知書”稱,安康店將于2023年8月30日停業升級改造。
同年8月21日,河南北京華聯生活超市沃金店發布告顧客書,稱因經營調整,將于2023年9月15日閉店停業。
10月31日,BHG生活超市印象匯店同樣因“經營調整”閉店。這是北京華聯生活超市在河南鄭州的最后一家門店。
當然,有的閉店是為了“升級轉型”,而有的門店則是*關停。
原因多種多樣,但從行業來看,整個傳統商超行業都在求存,在努力轉型。
一是,營收下滑,業績承壓。有些超市客流和客單價都在下滑,有些超市的客流雖在回升,但客單價卻在下跌。傳統超市遇到的問題不一而足,但最終都反映在營收的下滑上,尋求轉型是多家商超企業未來探索方向之一。
二是,商品力和商品差異化的問題。
即便現在很多超市也都實現了數字化,也能夠進行線上線下全渠道銷售,但業績仍然不理想。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提到,傳統超市企業面臨三大核心挑戰,即到店消費客群持續流失、商品差異競爭逐步缺失和門店運營成本不斷增長。
“北京生活攻略”發布的“北京一知名連鎖超市門店接連停業”視頻下的評論,也能夠說明北京華聯遇到的一些問題。
諸如“經營有問題”、“華聯確實貴,不親民”、“消費降級,精品,高端超市都活不下去了”、“老品牌不改變就要遭淘汰”、“實體店確實貴,買東西網購,賣東西網銷,省了多少房子、人工”、“走高端路線,但是差異化拉不開。”
當然,也有宏觀方面的原因,諸如“消費力不行了”、“消費降級,自身經營不善,周邊顧客減少,電商平臺沖擊”、“活該太貴了,老百姓買不起了,同樣東西別的超市便宜三分之一”……
這些評論雖然只是盲人摸象中的點滴,卻也反正出了北京華聯的一些問題。
03
北京華聯集團成立于1993年,是中國*的零售企業集團之一,也是中國商務部重點扶持的國內*零售集團之一。
北京華聯集團下屬兩家上市公司:北京華聯綜合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華聯商廈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0882.SZ)及四個核心業務分別涵蓋:超市、高端百貨、購物中心以及國際合作/品牌特許經營。
華聯綜超成立于1996年,總部位于北京,主營超市零售業態,于2001年上市,至今已上市20多年,是最早上市的老牌商超之一。
據華聯綜超2020年年報數據,華聯綜超在華北、華東、華南、西南、西北、東北等多個地區擁有169個生活超市門店,其中2020年華聯生活超市凈增9家新店。
但這家上市20多年的老牌超市卻因業績問題,走上了賣“殼”之路。
2021年8月6日晚間,華聯綜超披露重組預案,公司擬向控股股東北京華聯集團或其指定的第三方出售截至評估基準日的全部資產與負債,并以發行股份方式收購山東創新金屬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本次重組構成重組上市,交易完成后,公司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崔立新。
2022年1月26日,敲定了該資產交易事項。
根據公告,華聯綜超擬向創新集團、崔立新、楊愛美、耿紅玉、王偉以及創新金屬財務投資人以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購買其持有的創新金屬100%股權,交易作價約114.82億元。
同時,華聯綜超擬向控股股東北京華聯集團或其指定的第三方,出售截至評估基準日的全部資產與負債,置出資產交易對方以現金方式支付對價,交易作價22.9億元。
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由北京華聯集團變成創新集團,實控人由海南省文化交流促進會變成崔立新。
根據《界面》2021年的報道來看,從華聯綜超最近10年的經營數據來看,自2010年營業額突破100億元之后,10年間華聯綜超的營收停滯不前,2020年其營收僅為95億元。
2010年,華聯綜超實現凈利潤0.55億元,2011年至2015年,除了2014年達到1.02億元外,其余年度均在0.50億元左右。2016年,甚至出現了2.60億元的虧損。
2017年6月13日,華聯綜超將其持有的北京華聯精品超市有限公司100%的股權轉讓給了凱大鉑川。
通過變賣資產,華聯綜超在2017年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0.78億元。
華聯綜超賣殼后,其業績也不再對外公開。
如今北京華聯走在閉店和轉型之間,其所遭遇的困境,正是整個傳統商超的寫照。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