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港股大漲,恒生指數上漲2.30%,收18963.68點,逼近19000點關口;其中,紅利股票集體暴拉,高分紅銀行保險股大漲,中國太保漲超8%,建設銀行(00939.HK)、郵儲銀行(01658.HK)等股票漲幅超6%,而未納入港股通、不分紅的銀行股則普遍下跌。
消息面上,5月9日,有市場消息稱,監管機構正考慮減免內地個人投資者通過港股通投資香港上市公司時,在取得股息紅利時所需繳納的20%的所得稅。盡管消息未正式落地,港股市場已“先漲為敬”,且已有不少機構作出相應解讀。
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向時代財經稱,若消息屬實將對港股帶來重大利好。A/H溢價指數于2020年站上一個臺階,A/H溢價并沒有因港股估值低企而收窄,反而持續擴大,其中原因可能跟紅利稅有關。若H股及紅籌股的紅利稅能夠減免,可增加內資投資港股的實際股息回報率,疊加港股更低的相對估值,必然吸引更多長線的內資流入港股市場。
中金公司5月10日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若港股通紅利稅減免落地,短期將提振內地投資者對港股的交易情緒,但直接減免規模有限;中長期來看,或將提升高分紅投資吸引力及港股流動性。
高分紅金融股大漲,未納入港股通銀行股普跌
5月10日,受“或將減免港股通紅利稅”的消息影響,高分紅港股漲勢喜人,以銀行、保險、通信、能源等行業為主的紅利風格漲幅靠前,金融股領漲。
當天,中國太保漲幅達8.14%,領漲港股銀行保險板塊,香港交易所漲幅超7%;建設銀行、郵儲銀行、農業銀行、中國再保險、新華保險、中國平安等港股漲幅超5%,中信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重慶銀行、民生銀行、中國人壽、中國財險、中國太平、陽光保險等港股漲幅超4%。
由相關板塊帶動,多只港股紅利ETF也漲超4%。其中,華夏中證港股通央企紅利ETF、廣發中證港股通非銀行金融主題ETF、華夏中證港股通內地金融ETF等多只新近成立的港股紅利ETF均創下上市后的歷史新高。
相比之下,未納入港股通、低分紅或不分紅的銀行股普遍出現下跌,或股價未出現上漲。
時代財經梳理發現,5月10日,在未納入港股通的港股銀行中,威海銀行、貴州銀行、九江銀行、晉商銀行、瀘州銀行股價未有波動,漲幅均為0%,除威海銀行外,其余4家銀行2023年分紅比例不超過30%。
而甘肅銀行、九臺農商銀行、盛京銀行股價分別下跌1.49%、3.26%、14.77%,這3家銀行2023年未進行分紅,目前已淪為“仙股”。
或將減免港股通紅利稅,影響幾何?
內地投資者通過港股通投資港股獲取分紅時,需要支付股息紅利稅。在當前標準下,內地投資者通過港股通投資所收取的紅利稅較直接在香港開通賬戶的投資者更高。
中金公司分析,本次港股通紅利稅收潛在調整目前可能更多是針對內地個人投資者。據測算,過去三年,全部港股通標的累計分紅總額年均約1.8萬億港元左右,以20%的港股通紅利稅收標準測算,港股通機制每年征收的紅利稅總額大約450億港元。假設內地個人投資者港股通投資占比約1/4,預計本次潛在調整每年帶來的直接稅收減免大概在100億港元,如果將公募基金納入,帶來的稅收減免可能擴大至200億港元左右。
“不過考慮到今年以來港股市場主板日均成交額大約在1000億港元,此次潛在調整所帶來的短期直接減免規模或有限,但或從情緒層面帶來提振。”中金公司稱。
實際上,港股迎來回暖已有段時日,近半月來,恒生指數持續上漲。自4月19日至5月10日合計15個交易日,恒生指數上漲15.73%。
中金公司認為,盡管近期港股市場大幅反彈A/H股折溢價有所收斂,但仍處于歷史高位,因此,港股通紅利稅的潛在調整有望進一步提升港股高分紅板塊與標的的吸引力,為港股市場提升流動性,甚至有望使部分相關標的的A/H折溢價進一步得到收斂。
顏招駿向時代財經表示,“在經歷長時間的橫行盤整后,港股已不宜再看淡。今年4月以來,外資開始逐步增配港股,外資持倉占比較多的板塊漲幅居前,如信息科技、材料、金融、能源及地產行業分類指數,恒生指數及恒生綜合指數的長線市寬已再創新高,港股內部的上升結構已明顯好轉。”
他補充道,策略方面,由于目前還停留在交易型資金調倉階段,考慮到本輪中國經濟能動磨底時間相對較長,后續應采取逢低買入而非追高的策略。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