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29日上午,2024年廣州市遺體捐獻者緬懷紀念活動分別在廣州福山公墓、新塘華僑公墓舉行。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了解到,2023年全年,有228名遺體捐獻志愿者在廣州完成了捐獻,歷年累計已有1519人。同時,已經有10.47萬名愛心人士在廣州登記成為人體器官(遺體、組織)捐獻志愿者,捐獻數量已經連續多年領先全省。
“大體老師們用身軀架起了一條向死而生的橋梁,溝通了虛與實,用自己無言的身軀協助著每一位醫學生感悟人體的奧秘。他們的生命謝幕后,以另一種偉大的形式再次獲得延續。”在3月29日上午的活動上,廣州醫科大學2022級基礎醫學學生譚思敏在發言中說,“但我深知,大體老師的偉大不僅在于自身,而且在于他們家屬不舍卻依舊理解、同意親人的抉擇,因此,我們醫學生不僅要對大體老師懷有感恩之心,還要感謝他們家屬的理解與支持。”
廣州市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張青蕾代表市紅十字會向獻出珍貴生命禮物的遺體捐獻者致以深切的緬懷和哀思,并向捐獻者家屬致以親切的問候。她表示,目前遺體捐獻相關知識的公眾知曉率仍然較低,捐獻的遺體仍然不能滿足臨床醫學及科研教學需要。“在此,我們真誠地向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發出倡議:遺體捐獻事業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和參與,衷心希望有更多的愛心人士積極行動起來,支持這項崇高偉大的事業,自愿加入到志愿捐獻的隊伍中來,用大愛譜寫生命贊歌,讓生命重煥別樣的光彩!”
向遺體捐獻者獻花緬懷。
2023年,廣州福山公墓的遺體捐獻志愿者紀念碑啟用。2023年及以后實現遺體捐獻的志愿者姓名將被鐫刻于此。廣州市紅十字會供圖
南方醫科大學“醫鳴警人”志愿服務隊表演詩朗誦《生命·禮贊》。
捐獻者故事
“祖國處處是青山,我去哪里都可以”
“3年前,我的老頭離我而去了。如果他還在的話,今年是85歲。”在3月29日廣州市遺體捐獻者緬懷紀念活動現場,82歲的劉越英專門朗誦了一首緬懷老伴王德興的詩。
她告訴記者,老伴年輕時是搞工程的,1964年大學畢業后在海南、湖南工作了30多年。退休后老兩口也經常結伴旅游。在孫子出生后,兩人曾經到湖北十堰照顧,空閑的時候散步到江邊,看見眼前開闊的景象,王德興有感而發。“我們在那看漢江大橋,橋的兩邊青山綠水的。他講:這個環境好啊,祖國處處是青山,我去哪里都可以,我們沒有給國家做出什么貢獻,不如最后就全身心獻給國家……”
一晃眼,20多年過去了,當年才幾個月大的孫子也已經成為了讓爺爺奶奶引以為傲的大學生。2021年5月初的一天,老兩口正在家中看電視,王德興突發心梗,“本來還在跟我說著話,突然一下子沒作聲,就倒下去了。救護車10多分鐘就來了,還是救不回來。”劉越英說,王老走得急,沒有來得及留下一句話,兩人平素也很少刻意討論關于死亡的話題,但她仍然記得20多年前在漢江江畔的那一次對話。于是,劉越英為王德興完成了其多年的心愿,王德興成為了南方醫科大學的一名大體老師,真正做到了“在最后全身心獻給國家”。
“如果誰都不去做,這一塊就空白了”
72歲的張衛宏最近幾年的生活過得很充實:報老年大學,拍照拍視頻,學著玩抖音;游泳跑步拉伸,成為健身房年紀最大的常客;跟團游云南、貴州,和工友到清遠、河源賞花,“前段時間我還帶著位老大姐坐地鐵去香雪,哈,還不錯,還找到地兒了。”張衛宏捂著嘴,樂呵得像個孩子。
這和她此前多年的人生截然不同。作為一名重癥肌無力患者的母親,她大部分的時間要守在兒子劉濤身邊。兒子兩歲多發病,醫生曾判定活不過20歲,但在曾任護士的張衛宏的悉心照料下,奇跡般地活到了42歲,直到2021年逝世。
在巨大的悲痛中,張老師做出了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決定:將兒子的遺體捐獻給廣州醫科大學。“他還在的時候,我們就聊起過這個事。他說,自己一輩子都是被照顧的,經常家里都有志愿者來探視。他希望以后可以把遺體捐獻給國家。”盡管難過不舍,張衛宏深知,重癥肌無力還是醫學上的難題,每一名捐獻者對推進相關研究都至關重要,因此,她選擇以這樣的方式,讓孩子的生命在醫學事業上得以延續,“畢竟醫學生需要大體老師,如果誰都不去做,這一塊就空白了。”張衛宏說。
“我也沒什么太多遺憾了,現在孩子不在了,我就自己到處去玩。他活著時候就想走遍中國,看電視也喜歡看地理歷史類。可是他的身體不允許,只好現在我代他走。我也希望自己開心健康,不要給社會添負擔。”張衛宏說,她也已登記成為一名遺體捐獻志愿者,當有一天自己的生命也到了盡頭,自己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