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氫能源企業沖擊港股IPO。
根據港交所披露,國富氫能近日遞交了招股書。而2月底,另外一家氫能企業——重塑能源已遞表港交所主板。
此前,國鴻氫能、金源氫化(02502.HK)已在港交所上市交易。
更多的氫能源企業則奔赴在上市的路上。
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從已上市和擬IPO企業報表來看,氫能源企業處于集體負重狀態,大多出現連年虧損。
以實現滬港兩地上市的億華通為例,2020年至2022年分別虧損2252.36萬元、1.62億元、1.66億元,并預計2023年續虧2.1億元至2.9億元,呈現虧損逐年擴大之勢。
虧損持續
隨著國家對氫能源產業扶持力度的加大,氫能產業進入了放量提速期。
根據中國石化3月25日公告,公司結合“3+2”氫燃料電池示范城市群加氫站用氫需求,打造燃料電池用氫供氫中心,截至2023年末,已累計在11家企業建成氫燃料電池供氫中心,總能力達到2.9萬標立/時。2023年,車用高純氫產量為2112噸,同比增長25%。
同時,依托全國3萬多座加油站的銷售網絡優勢,初步建成成渝萬、京津唐、滬嘉甬三大氫能交通走廊,累計發展加氫站128座,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加氫站運營單一企業,供給量占全國40%左右。2023年,加氫量為3471萬噸,同比增加100%。
中國石化還表示,把氫能作為公司新能源的核心業務加快發展,努力構建規模最大、科技領先、管理一流的中國第一氫能公司。
但與中國石化強大的石化盈利能力支持有所不同,主營依靠單一氫能源產品的企業,大多在虧損的負累中掙扎。
如國富氫能,其公開的財務數據已經出現2019年至2023年連續5年虧損,累計虧損達2.47億元,其中2023年虧損7504.3萬元。
國富氫能在招股書中更是表示,預計虧損可能還會持續。
此前盈利的金源氫化則稱,預計2023年全面收益總額同比下降50%。不過,金源氫化的主營是加氫苯基化學品和液化天然氣及煤氣,與其它氫能源企業存在差異。公開信息顯示,其上市募資凈額2.46億港元,其中的85%用于在鄭州增建6至10座配有加氫設施的加氣站。
而等待IPO的重塑能源,在2021年至2023年三季末的不到3年時間里,累計虧損高達16.6億元。
公開數據顯示,從2020年以來持續虧損的國鴻氫能,預計2023年虧損約3.9億元至4.2億元,虧損額同比增加約45%至55%。
“虧損增加主因所處氫燃料電池行業仍處于商業化早期階段,導致部分客戶推遲訂單,收入未達預期增長等?!眹櫄淠鼙硎尽?/p>
對于虧損逐年增多的原因,億華通則給出了3點理由: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在人才儲備及隊伍搭建等方面的投入增加;2023年公司銷售回款同比減少,基于謹慎性考慮加大計提了應收款項的預期信用風險損失。
“氫能源產業的發展,依賴的是政策扶持,但各地落地速度不一致,而且計劃推廣數量存在不確定性,加上氫氣運輸成本和加氫站運營成本都比較高,最終影響了行業銷量。”一位曾參與氫能源企業融資項目的券商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當前電解水設備的出貨多依靠項目拉動,存在由于工期、周轉等問題致使項目進度滯后?!?/p>
于2022年末終止科創板IPO的治臻股份也稱,中國氫燃料電池產業正處于商業化初期,從燃料電池上游產業來看,制氫、儲氫、運氫、加氫領域的技術發展尚不夠成熟,整體投入規模較小,導致中下游用氫成本高是目前燃料電池上游產業規?;瘧靡约巴茝V面臨的主要障礙,也是現階段制約我國燃料電池汽車技術路徑產業化的重要原因。
“通過‘綠氫’促進工業脫碳意義重大,但成本受制于電解槽價格和可再生能源電價,目前仍處于高價水平?!敝握楣煞菡J為,“相較于單個加油站的投資僅在百萬元量級,單個加氫站的投資達到上千萬元,在制氫、儲氫、運氫產業鏈尚不完善、整體成本較高的情形下,加氫產業可能面臨運營成本較高的問題?!?/p>
融資熱涌
由于缺乏業績支撐,包括上市募資在內的融資渠道成為了氫能源企業的重點選擇方向。
但除了億華通在2020年8月實現科創板上市之后,A股市場的氫能源IPO卻沒能繼續破局。
國富氫能、治臻股份在2022年第四季度先后終止了科創板IPO。不過,與治臻股份同時在2022年6月被上交所受理的捷氫科技,在2023年底進行了當年半年報更新,其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得以恢復。
此前,治臻股份曾計劃募資12.21億元,捷氫科技則擬募資超11億元。
在現有政策環境下,氫能源企業的上市之路并不平坦。國富氫能、重塑能源都是在A股上市申請終止之后轉戰港股IPO,億華通則是二次在港交所遞表后成功上市。
事實上,在融資領域,已上市企業顯然更有優勢。
公開資料顯示,億華通首發募資總額為13.51億元;上市后不到一年,又通過定增再融資2億元;之后又于2023年初實現香港上市,凈籌資9.83億港元。
除了億華通,國鴻氫能業通過香港上市獲得凈募資14.6億港元。
根據高工氫電產業研究所資料,在2023年,國內氫能產業共完成61起融資,數量同比大幅增長80%;融資總額(含測算金額)超80億元,與2022年基本持平。
不過,從上述資料分析,目前中國的氫能產業融資依然以早期投資為主。從融資輪次來看,2023年中國氫能產業融資輪次以A輪為主,占比41%,其次為天使輪和B輪融資,占比分別為21%、13%,三者合計占比高達75%。
事實上,氫能產業融資的規模一直備受市場關注。此前的2022年底,國氫科技完成的B輪融資,金額高達45億元,成為國內氫能行業單輪融資規模最大的股權融資,并使其估值躍升至130億元。
而每一家所謂獨角獸的氫能企業背后,都集結了一支豪華投資方陣容,如國氫科技的B輪融資引入了綠色發展基金等11家新投資方,使其股東數量增至35家;重塑能源則從2017年開始Pre-A輪融資,至2022年12月的E-2輪融資,先后8次共獲得融資39.39億元,投后估值達到108億元。
氫能源企業融資擴產的熱情持續高漲。2023年底6.6億元A輪融資的陽光電源子公司陽光氫能,預計2024年制氫設備產能將達到3GW。
氫能源企業融資估值節節向上,相關領域的投資也水漲船高。
按照公開資料,2024年1至3月,已公開招標電解槽的綠氫項目共3個,合計電解槽招標量達67MW。而2023年全年已公開招標電解槽的綠氫項目共19個,合計電解槽招標量達1882MW。從綠氫項目開工及EPC招標情況看,目前共有18.07萬噸綠氫項目已開工。
“氫能企業融資就是‘燒錢’鋪路,為將來上市打好基礎?!鄙鲜鋈倘耸繉?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投資機構對熱門行業企業進行大量注資,目的就是為了將來上市?!?/p>
而多家氫能源企業正在盡快完成合格上市準備,如東岳氫能等已經開始進行上市輔導,啟程邁向資本市場。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