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在线播放_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_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久久_免费popnhub国产在线视频 - 美女被艹网站

金財晚報

金財晚報

當前位置:首頁>民生消費>

我國科學家提出全新“雪球假說”,為早期生命演化提供關鍵證據

來源:IT之家 作者:李陳默 發布時間:2023-04-13 12:49   閱讀量:5352   

在馬里諾冰期之前,地球上就有了生命的演化,藍藻等真核生物主導了地球。那么,在這次“雪球地球”事件期間,地球真的是全球冰封的狀態嗎,在漫長的嚴寒里,生物都是怎么生存下來并不斷進化的呢?

聞靜

“雪球地球”新模型

中國地質大學童金南教授團隊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雜志上發表研究成果,介紹了一個新的“雪球地球”模型,即在 6.35 億年前,中、低緯度地區同時存在開闊海域。這一模型為“雪球地球”時期生物如何生存和演化提供了新的認識,修繕了該時期的生命進化圖譜。

在距今 6-7 億年的時候,地球發生過兩次極為漫長和嚴重的極寒事件,分別是新元古代的斯圖特冰期和馬里諾(Marinoan)冰期。在這兩次事件中,地球表層冰蓋迅速擴張至低緯度赤道地區,形成了全球冰封的局面,這一狀態持續了數千萬年之久,這就是著名的“雪球地球”時期。

當前,學術界對雪球地球的模式和成因仍有很大的爭議,主要存在兩種主流學術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雪球地球時期全球冰封,在低緯度冰蓋表層可能存在冰錐或冰洞;另外一種觀點認為“雪球地球”并非全球冰封,低緯度赤道地區存在開放水域,即“雪泥球地球”理論。

“然而,這兩種假說都不能很好地解釋‘雪球地球’時期生物如何生存演化這一關鍵科學問題。”童金南說。

童金南團隊通過研究華南神農架地區宋洛剖面南沱組的“宋洛生物群”,提供了大量古生物和地球化學證據,推斷出當時宜居的開闊海域比以前認為的更為廣泛,延伸到了中緯度沿海海洋,并在馬里諾冰期的生物量衰退階段為真核生物提供了避難所。

有研究認為,地質歷史上多次冰期的發生是由于旺盛的光合作用。一開始的時候,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只是輕微下降,但是隨著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減少,大氣對地表的保溫作用下降。同時,冰蓋的面積擴大,對太陽光的反射作用也增強,進一步加速了氣溫的下降。

在這個正反饋機制下,地表最終無法獲得并利用太陽的能量,就有了持續數千萬年之久的“雪球地球”時期。而這個正反饋的破除,通常需要地球內部釋放熱量及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也就是火山爆發、地震等。

與此對應的是,歷史上還有多次的“極熱事件”。比如說,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含量上升會導致氣溫上升,一旦這個誘因突破了一個臨界值,觸發了正反饋機制,就將給地球上的生命帶來滅頂之災。而“極熱事件”的恢復,也是碳循環和氣候的耦合結果,如“降溫固碳”的浮水植物 —— 紅萍曾帶領地球從“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中恢復。

研究歷史上的“極熱事件”,可以為緩解當下人類面對的氣候問題提供指導,因為現在地球正處在一個氣溫逐漸升高的“間冰期”。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mangren

財經視界

財經圖文

熱門推薦

金財晚報僅作為用戶獲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 投資需謹慎。

網站地圖

Copyright 2018- 金財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 備案號:蜀ICP備1301046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