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萬物勃發。隨著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3月4日在北京開幕,中國“兩會時間”正式開啟,全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征程的奮斗“號角”隨之拉響。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穩定器、壓艙石。作為大型國有企業的典型代表,五糧液始終順大勢懷大局,踔厲奮發、勇毅前行,誓以全新氣象書寫中國式現代化五糧液篇章,為全國經濟復蘇注入強勁動力。
穩中求進 護航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極為不易的2022年,五糧液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穩定,扛起擔當、展現作為,以“講政治、抓發展、惠民生、保安全、創一流”的工作總思路,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穩健發展勢頭,實現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雙勝利、穩定增長和布局長遠雙統籌、經濟總量和發展質量雙提升。
數據顯示,2022年1-10月,五糧液集團銷售收入、利潤總額繼續保持兩位數穩健增長,成為2020年以來唯一一家每個季度營收、凈利均保持兩位數增長的白酒上市公司;五糧液名酒產量和名酒率實現歷史最高水平,特級酒產量達到2001年以來最好水平;商品酒銷量創歷史新高,與高端市場擴容速度相匹配;新增就業1000多人,其中應屆畢業生750多人;品牌價值達到3646.19億元,榮獲中國白酒產業唯一“2022年度最佳表現品牌”。
為進一步增強發展后勁,五糧液全面啟動高質量倍增工程,重大項目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擴能改造項目、8萬噸陶壇酒庫項目、磨粉自動化改造項目3個項目建成投用,勾儲酒庫技改工程、智能包裝倉儲一體化項目2個項目完成主體施工,10萬噸生態釀酒一期和二期項目等6個項目開工建設,為企業長遠發展夯實基礎。
新年度新形勢,黨的二十大對奮進新征程作出了全面戰略擘畫,全國兩會則為2023年發展方向作出了明確指引。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五糧液將繼續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堅持穩中求進、穩中向好,以“穩”應變、以“進”固穩,拔節起勢,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守正創新 打造世界一流企業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未來的變化日新月異,唯有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但初心使命始終如燈塔,守正才有根基。
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實踐發展,五糧液堅守“為消費者創造美好”信條,恪守品質,雕琢匠心,傳承逾千年古法釀造技藝,創新中國白酒文化表達,融合先進技術手段和可持續發展理念,邁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品質至上,五糧液明確提出將“品質五糧液”作為發展路徑之一,堅持純糧釀造、古法釀造、匠心釀造,嚴格遵循“種、釀、選、陳、調”美酒五字訣;持續健全“從一粒種子到一滴美酒”的全過程可預檢、可溯源、可管控質量管理體系;高標準升級打造現代化釀酒專用糧生產基地;以能釀出五糧液美酒的標準守護好長江上游水質;加大酒體開發和產品研發體系建設力度,創新探索中國白酒品質表達。
文化鑄魂,五糧液傳承積淀逾千年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奮力打造“文化五糧液”,啟動以八大明初古酒坊為核心的中國白酒文化圣地、明代古窖泥活態保護群落以及國際一流的門戶區建設;持續推進“考古五糧液”項目;創新打造“和美文化節”“玫瑰婚典”等文化IP;積極參與并深度融入APEC、博鰲亞洲論壇、進博會等國際高端政商活動,堅定文化自信,向世界切實講好五糧液品牌故事、中國白酒文化故事。
科技賦能,五糧液在堅定傳承美酒五字訣、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的基礎上,將創新領先作為活企之要,全面構建理論研究前瞻導向、應用研究問題導向、技術創新市場導向的創新體系,不斷強化窖池老熟、風味物質、健康機理等關鍵技術攻關;聚焦“數字五糧液”建設,運用數字技術貫通供應端、生產端、需求端,大力推動智慧門店建設,強化消費者數字直連和消費需求精準洞察,全面深化基于數字化的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模式創新。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五糧液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曾從欽表示,五糧液要按照“講政治、抓發展、惠民生、保安全、創一流”工作總思路,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提質增效、多作貢獻,堅持品質為基、文化鑄魂、守正創新,實心干事、科學作為,圍繞“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主攻方向持續補短強弱固優,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加快邁向世界500強、打造世界一流企業。
奮進充滿光榮和夢想的新征程,五糧液正以“拼”的精神、“闖”的勁頭、“創”的勇氣,推進和美事業風生水起,譜寫好中國式現代化的五糧液篇章。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