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晚,首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首藥控股”)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首藥控股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303.25萬元,同比增長85.67%。
首藥控股是一家專注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創新藥研發、生產和商業化的藥企,研發管線涵蓋了非小細胞肺癌、淋巴瘤、肝細胞癌、胰腺癌、甲狀腺癌、卵巢癌、白血病等重點腫瘤適應癥以及II型糖尿病等其他重要疾病領域。
2021年是首藥控股發展的關鍵之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首藥控股注重源頭創新,深耕小分子領域,持續推進研發管線,豐富在研產品梯隊,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在“2021中國醫藥創新企業100強”榜單中位列第二梯隊。
加大研發投入 “穩”“快”推進核心產品臨床試驗
作為國內領先的創新藥企業,首藥控股高度重視產品研發,研發投入逐年大幅增加,以抗腫瘤新藥為核心方向,目標做到首創或同類最優(best-in-class)藥物。報告期內,首藥控股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全年研發投入達到15,684.09萬元。
報告期內,首藥控股核心產品第二代ALK抑制劑SY-707的II、III期臨床試驗,第三代ALK抑制劑SY-3505的I期臨床試驗和BTK抑制劑SY-1530的II期臨床試驗工作在穩步且快速推進中。在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治療領域,首藥控股是國內唯一同時擁有二代和三代藥物的藥企,可以覆蓋患者從一線、二線到三線治療的全生命周期用藥。
報告顯示,目前首藥控股已有六款處于臨床階段自主研發的核心產品,并且建立了全面、完善的新藥研發體系,研發部門和團隊覆蓋了臨床前及臨床階段的全部分工配置。以交替穿插、多線并行的研發模式替代傳統單線循環的研究路徑,不僅縮短了研發周期,更大程度提高藥物篩選的成功率。
首藥控股高度重視人才戰略,堅持以“人的價值第一”為理念,創造以人為本、有溫度、有關懷的研發氛圍,廣泛爭取各項人才福利政策和科技榮譽,讓科技工作者能專注、專心于從事創新藥研發。首藥控股還設立了萬根線和誠則信兩個員工持股平臺,開展大規模的員工持股計劃,通過股權激勵,員工可分享首藥控股發展所帶來的股權增值收益,進一步提升了員工的研發熱情和積極性,為持續創新賦能。良好的研發氛圍和創新機制有助于穩定核心研發團隊,調動研發人員的積極性,提升公司的研發效率。
管線產品引領前沿 持續發力收效顯著
首藥控股管線產品緊跟國際新藥的研發前沿,多款在研項目的研究進度處于國內前沿水平。其中,SY-5007是第一款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國產選擇性RET抑制劑;SY-4835是臨床試驗進度處于第一梯隊的國產WEE1抑制劑藥物。SY-5007和SY- 4835的研究進度在國內同類產品中處于領先位置。報告顯示,首藥控股現有的在研藥物管線靶點豐富、梯次分明,自主研發的核心產品分別處于不同的研發階段,多個在研產品的臨床研究進度處于國內同領域領先水平。
經過多年努力,首藥控股已在抗腫瘤創新藥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在主要的幾個高發癌種上均有品種布局,如肺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乳腺癌、胰腺癌、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并且在肺癌精準靶向治療領域,靶點覆蓋廣泛,開發了針對ALK、RET、ROS1、TRK、KRAS等多個靶點的小分子靶向藥。同時,首要控股在全球范圍內已獲得159項發明專利,手握22個在研品種,且全部為一類新藥。此外,首藥控股還有多個品種獲得5項國家“十二五”、3項“十三五”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基金支持。
近幾年,政策刺激下資本涌入,國內迎來創新大風口。在綱領性政策刺激之下,疊加近年科創板、注冊制等推動,創新藥賽道資本蜂擁,創新藥企業融資加速,也引領了我國創新藥投資進入大風口時代。
“首藥控股始終以患者的需求為導向,致力于為患者提供可負擔的創新藥。后續首藥控股主要精力還是在于集聚人才、推進研發,爭取早日把好的創新藥產品推向市場。”首藥控股董事長李文軍表示。
國盛證券認為,在良好的政策環境與資本推動下,國內創新崛起加速。國產創新藥陸續進入收獲期,未來幾年將看到更多重磅創新產品在國內陸續獲批上市。新技術、稀缺的技術平臺、差異化的治療領域、創新的給藥方式等都可能會給企業帶來更好的競爭格局,有技術沉淀的公司有望脫穎而出。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