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在线播放_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_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久久_免费popnhub国产在线视频 - 美女被艹网站

金財晚報

金財晚報

當前位置:首頁>宏觀經濟>

粵商,質造,新廣東

來源:證券之星 作者:燕夢蝶 發布時間:2023-09-25 23:17   閱讀量:6263   

粵商,一直是廣東經濟發展的關鍵一環。

幾百年前,“廣州十三行”富甲天下,涌現出一批潘振承、盧文錦、伍秉鑒等豪商巨富。他們也是最早的粵商代表。

粵商,也是撐起廣東經濟發展的最大底氣。2017年以來,廣東民營經濟單位數、實現稅收、進出口總額等多項指標連續多年保持全國首位。

“敢為人先”“順勢而為”的粵商精神,也被視作粵商在不同時代屢屢取得巨大商業成就的重要原因。

當前經濟發展迎來新階段。在今年初的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廣東提出“再造一個新廣東”,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被提到重要位置,粵商也被賦予新的期待。

9月21日至23日,主題為“全球粵商 世界灣區 共享未來”的2023世界粵商大會在廣州舉辦,旨在展示廣東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推介廣東營商環境、促進海內外粵商交流合作。

世界粵商大會現場 主辦方供圖

粵商大會已舉辦5年,本次是首次更名為“世界粵商大會”,以此凸顯國際化,其中既包括與會嘉賓來自全球各地,也指向粵企發展水平力圖在世界范圍爭先。

什么是粵商

“粵商”即廣東商人,既包括廣東籍商人群體,也包括從各地前往廣東地區從商群體。

粵商和晉商、徽商、蘇商、浙商并稱為中國五大商幫,在從古至今的商業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

講述粵商的由來和特質,要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

秦漢時期,趙佗在這里成立南越國,帶來北方先進的耕作技術、勞動工具和中華文化,讓遠離政治中心的廣東地區跟上北方城市的發展。

與此同時,趙佗結合廣東沿海特征,開辟和加強與東南亞、印度洋沿岸的海上航線,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埋下伏筆。

其后的多個朝代,這條海路逐漸成型、延長,到明代,從廣州出發的絲綢、茶葉、陶瓷可以運至世界各地,大量海外香料和錢財也從世界各地運回中國。

至清朝,廣州外貿繁榮,以廣利行、同孚行、東興行和怡和行為首的“廣州十三行”逐漸成為與兩淮的鹽商、山西的晉商并立的興商集團。

彼時坊間傳唱,“洋船爭出是官商,十字門開向二洋。五絲八絲廣緞好,銀錢堆滿十三行”。

現代的廣州街景 圖源:圖蟲創意

到底有多富?舉個例子,怡和行老板伍秉鑒曾被《華爾街日報》評為世界最富有的50人,該榜單中國有6人上榜,伍秉鑒是唯一的商人。

商貿往來、移民聚集、文化交融......粵商的演變史,濃縮了傳統中國努力融入世界潮流、追求現代化的卓越歷程,不僅造就了廣州的富庶一方,對近現代中國的影響,也遠遠超越了傳統商人單純逐利的原始邊界。

在十三行鼎盛時期,面對天花肆虐,大多數百姓對外國治療方案排斥的背景下,十三行行商們先后接力,出錢出力花心思,成功將西洋“種痘法”——牛痘疫苗推廣至全國。

不僅如此,粵商還集資創辦慈善機構,面向百姓贈醫施藥、施粥派衣、免費教育等。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全國范圍內由官方主辦的救濟機構不在少數,但粵商率先創新救濟機構集資方式——“以土養業”“發典生息”,在運營規范、人才培養、管理制度、資本募集投資上都頗具現代社會企業雛形。

粵商制造廣東

粵商發展壯大的過程 ,也是廣東逐步走入舞臺中央的過程。

廣州十三行鼎盛時期,繳納的稅款占清朝稅收總額的40%,并持續100多年,這時候的廣東地區,是中國首屈一指的經濟重鎮。

鴉片戰爭之后,粵商又率先在中國建立民族工商業資本,涉足紡織廠、船廠等現代工業。

上世紀50年代后,粵商在港澳地區、東南亞等地與跨國企業打交道,積累了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管理體系。

改革開放后,由粵商群體深度參與,以加工貿易為主要業態興起的世界工廠產業集群率先落地珠三角,“廣東制造”開始聞名全球。

最近幾十年,粵商開始尋求產業升級,追求品牌、技術和研發,涌現了騰訊、比亞迪、華為等系列全球范圍內的行業頭部企業,拉動上下游產業發展,創新型中小型民企也數以萬計。

當前,廣東已經形成“8372”戰略性產業集群發展格局,即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汽車產業集群、智能家電產業集群等8個萬億級產業集群;新能源、超高清視頻顯示、數字創意3個五千億至萬億級產業集群;高端裝備制造、半導體與集成電路、前沿新材料7個一千億至五千億級產業集群,和智能機器人、區塊鏈與量子信息2個百億級產業集群。

在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領域,涌現了華為、騰訊、TCL、中興通訊、大疆等行業頭部民營企業。這些頭部企業還吸引和帶動上下游企業,對擴大、延長產業集群具有顯著效果。

在汽車產業領域,比亞迪作為全球頭部新能源汽車品牌,2022年實現全年營收破4200億元,在新能源技術研發和產品推陳出新方面屢屢取得突破,對整個汽車產業形成強大的輻射帶動作用。廣東汽車產值也在2022年破萬億大關,邁入廣東8個萬億元產業集群陣營。

廣州都市風貌 圖源:圖蟲創意

蓬勃發展的粵商,為廣東經濟注入強勁動力。

1987年,在粵商深度參與的工業領域,廣東省工業產值已占全省工農業總值的79.6%,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部門,食品、機械、化工、紡織縫紉業成為廣東省支柱工業部門。

自1989年起,廣東國內生產總值在中國各省市中,連續占據第一位。

當前,廣東省已成為中國經濟規模最大、經濟綜合競爭力最強省份,并已達到中上等收入國家水平、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新質造,新廣東

廣東的下一步,也和粵商息息相關。

從比亞迪等新能源汽車在海外爆火到華為“遙遙領先”的突破,這些樣本指向時下另一個熱詞——新質生產力。

當前,廣東面臨著“量的增長到了平臺期,質的突破還處在醞釀期”的膠著狀態。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教授林江解釋,珠三角地區主要還是以加工貿易為主體的外向型經濟,但由于品牌、技術等很多來自國外企業,因此,當全球經濟“打噴嚏”時,廣東制造都會率先“感冒”。

在這樣的背景下,廣東提出大力推進制造強省和科技創新強省建設,進一步鞏固壯大支柱產業,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發展壯大數字經濟、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積極布局未來產業,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更好推動廣東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新質生產力有別于傳統生產力,涉及領域新、技術含量高,依靠創新驅動正是其中關鍵。

粵商在此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一般而言,民營經濟具有靈活性和創新性,能夠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并快速調整產業結構,帶來更多創新、投資和就業機會。

長江商學院副院長李海濤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再造一個新廣東”,重點在于產業轉型升級,即從過去簡單出口加工、低端制造,轉向高端和更有前瞻性的領域,當前諸多粵企已經成為相關領域技術創新的領頭羊,如比亞迪的汽車,華為的電子設備,以及美的和格力的家用電器等。

在本屆粵商大會上,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還對最新一代的粵商提出期望。他將TCL、格力、美的劃分為第一代企業家,華為、聯想作為第二代企業家,新一代的科技公司是第三代企業家,現在開始培育第四代。

李澤湘認為,第四代粵商當以產品為王,硬科技作為手段,以打造全球性品牌為目的,“隨著人工智能一系列新技術的崛起,還有國際形勢的變化,第四代粵商更值得期盼”。

廣東深圳,被稱為“創客之都” 圖源:圖蟲創意

機遇與挑戰共存,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矛盾、挑戰前所未有,但也存在無限機遇。

今年是“一帶一路”十周年、RCEP一周年,中國企業走出去具備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制度環境,民營企業家擁有更便利的貿易條件、更廣闊的市場、更低的貿易成本以及更多的投資商機。

粵港澳大灣區更是被賦予巨大期望。香港中文大學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鄭永年認為,美國成為今天全球資本技術人才高地,最重要的推動因素就是開放。而廣東是中國最開放的省份,從地理條件和制度優勢來說,大灣區開放的條件是最好的,這里將成為中國第三次開放新的動力。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mangren

財經視界

財經圖文

熱門推薦

金財晚報僅作為用戶獲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 投資需謹慎。

網站地圖

Copyright 2018- 金財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 備案號:蜀ICP備1301046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