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派息式減持京東,讓我第一時間想起3個與瓜有關的成語。
1.瓜熟蒂落京東2014年5月23日納斯達克上市在此之前兩個月,也就是同年的3月10日,根據雙方聯合公告,騰訊作別電商夢,將一切與電商有關的資產以及2.14美元現金,作為IPO嫁妝注入京東,換來15%股權
2014年的京東,距離現金流完全轉正還要熬3年彼時,它在二三線以下城市影響力相較淘寶還相差甚遠,仍處于自營物流重資產投入期
京東最新市值1070億美元粗算下來,從IPO前的成人之美,到2016Q3增持至第一大股東,再到此番派息減持,理論上,騰訊8年在京東身上獲得5倍以上財務收益
當然,瓜熟還不是指騰訊投資京東獲得了豐厚回報,而是指后者的變化:
劉強東倔強的從2007年選擇自建物流,最終使京東成為所有互聯網公司里最實的一家公司15年時間成本和300億級別實體供應鏈投入,后來者再復制一個京東,已無可能
簡單點說,當前京東的規模性實體物流buff屬性,就相當于高速公路,燃氣管道這樣的一個國家的基礎設施這一點,已經為這兩年的疫情充分檢驗
這也是瓜熟蒂落所在mdash,mdash,京東的基礎設施屬性完全顯露,也就到了騰訊退出的時機:讓基礎設施的所有權更加公眾化,也讓更多公眾享有基礎設施所帶來長期財務性回報收益帳很好算,作為實體+科技的新型實體經濟公司,近幾年收入增速在25%—30%的京東,估值也就不到30倍動態PE,長期持有必然會有成長的收益這種估值問題就是一眼看穿的事,用常識就能判斷
本質上,瓜熟蒂落,昭示的趨勢是第三次分配這是騰訊的眼力見兒所在
2.順藤摸瓜。
藤是主線,瓜是結果。
第一個問題:最近一個時期互聯網平臺經濟的主線是什么不言而喻
第二個問題:順著主線,最終要導向什么結果這個問題未必有一個標準答案,但答案中至少包括:1.防止資本無須擴張,2.從流量經濟與模式創新拐入技術創新和生產方法創新
騰訊從京東第一大股東位置退下,股權比例減至2.3%,劉熾平同時卸任京東董事,這些動作傳遞的信息,顯然述說騰訊正在沿著主線積極行動。
昨天看一些媒體報道,騰訊自己表態退出成熟期的京東,將投資方向更多指向硬科技這也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當前語境下順藤摸瓜的涵義
有觀點進而解讀認為,京東不會是最后一個將被減持的成熟型公司我們認為這種判斷是對的:這是一次產業資本主動回歸有序的標志性事件,騰訊打個樣,蝴蝶效應之下,大公司之間的參股,會出現較多退出案例,企業與產業資本會更加聚焦于自己的主營業務,減少無序擴張
本質上,順藤摸瓜,昭示的趨勢是順應宏觀導向。
2.瓜田李下。
互聯互通是另一個大勢所趨。騰訊回應“派息式減持京東”時稱,“投資發展期的成長型企業”一直是騰訊投資的主要戰略方向,而當被投企業有持續自籌資金能力時,則選擇在適當情況下退出投資并與,騰訊的“長期投資”戰略從未改變;目前騰訊沒有進一步減持京東的計劃。
從經濟學上講,在當前語境下,互聯互通對應著一個名詞全要素生產率,前者是后者的客觀要求。
所謂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也叫技術進步率,指包括資本,勞動,土地等全部生產要素的投入量都不變時,生產量仍能增加的部分,表示的是純技術進步帶來的生產率的增長。
純增量時代,各家有各家高招,超高增速的發展能夠平衡掉很多矛盾,但在存量時代,生產資料要素投入產出效應已經不明顯,就要求高維技術生態的平權以高維技術,帶動更多中小企業實體生產率的增長
某種意義上,通過在股權結構上的澄清,與京東這位電商領域核心玩家客觀上形成疏離,將有助于騰訊在后續互聯互通過程里,獲得競爭規則博弈重構的主動權mdash,mdash,往事已如煙,別再提只有是血緣兄弟才能拿到我的九宮格,互聯互通的未來,不講親疏只講規則,大家都要明晰并遵守新格局下的新規則。
當然,互聯互通不指代九宮格,這里只是舉個例子。
本質上,瓜田李下,昭示的趨勢是互聯互通背景下互聯網技術生態將發生競爭規則的重構。。
總體來說,派息式減持京東是騰訊一步好棋而這三個瓜,本質上也存在共通之處一言以蔽,時代大潮之下,變更航線以順勢而行,不僅需要勇氣,而且需要智慧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