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科技創新板上市公司2021年年報和2022年一季報收官數據顯示,板塊整體延續高增長態勢,歸母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76%和62%硬科技企業的高成長特征進一步凸顯
2021年,科技創新板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8344.54億元,同比增長36.86%,實現凈利潤948.41億元,同比增長75.89%科技創新板年營業收入中值從5.28億元增長至7.21億元,增長37%,歸母凈利潤中位數由0.87億元上升至1.09億元,增長25%
2022年一季度,科技創新板公司面對疫情和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挑戰,實現開門紅,實現營業總收入2162.86億元,同比增長45.60%,實現凈利潤268.04億元,同比增長62.42%。
高成長已經成為繼硬技術之后,科技創新板的一個生動標簽據統計,科技創新板業績增速不僅位居a股市場各板塊之首,而且較往年實現持續提升橫向比較,2021年,上海主板,深圳主板,科技創新板,創業板凈利潤分別為24%,—2%,76%,25%,科技創新板增速遙遙領先,縱向對比看,2019年,2020年,2021年,科技創新板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33%,57%,76%,科技創新板公司成長性持續顯現
高增長源于行業發展的驅動力。
科技創新板重點布局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2021年,六大產業將實現均衡發展,增長勢頭良好
生物制藥行業繼續推動創新研發以新冠肺炎檢測,創新藥為代表的龍頭企業繼續在產品商業化和抗擊疫情方面發力,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增長63%和18.27%,在集成電路和數字新基礎設施的指導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增長了34%和78%,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產能的擴張和旺盛的需求帶動了業績的增長新能源行業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增長38%和96%,節能環保行業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增長50%和14%此外,新材料和高端裝備行業也實現了整體業績增長,歸母凈利潤分別增長34%和7%
高增長來自持續的R&D創新。
科技創新板引導硬科技企業和產業資本有序集聚,品牌效應和規模效應不斷提升上市企業自主創新加快,硬技術背景不斷凸顯2021年,R&D科技創新板公司密集度保持較高水平,R&D投資總額852.4億元,同比增長29%,R&D投資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平均為13%其中百濟神州,奧捷科技等38家公司的R&D投資占比超過30%,13家公司的R&D投資超過10億元,其中百濟神州的R&D投資達到95.38億元,從行業來看,集成電路行業的平均R&D投資強度為19%,生物醫藥行業為16%
得益于R&D的持續高投入,科創板公司的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取得了一系列技術突破和科研進展比如安吉科技以氧化鈰磨料為主的拋光液產品,突破了技術瓶頸目前已在3D NAND先進工藝實現量產并逐步增加數量,實現國內自主供應,時代電氣生產的全系列高可靠性IGBT產品,打破了軌道交通和UHV傳輸核心器件被國外企業壟斷的局面,用于糖尿病適應癥的微芯生物西他列汀鈉獲準上市,中國郝彤自主C3列控系統完成合安高鐵匹配試驗,奇跡TACS系統率先國內商用,ETCS—2列控系統等重大成果完成首次改造和商業應用等
高增長來自股權激勵的聚合。
科創板深化了股權激勵,再融資,詢價轉讓等制度創新,所有新的體制和機制都是穩定有效的,激發了科技創新板作為科技創新源泉的功能其中,股權激勵制度已經成為科技創新板中應用最廣泛,實踐最充分的創新制度之一科技創新板首創推出二次限制性股票,突破了傳統股權激勵制度的核心堵點和痛點,成為科技創新板公司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有效調動了企業的創新活力
截至目前,已有226家公司上市后推出283單股權激勵計劃,占科技創新板公司總數的54%,惠及科技人才5萬余人,充分激發了人才的創新活力通過股權激勵,可以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提高員工的凝聚力,將股東利益,公司利益和員工個人利益有效結合起來,形成推動科技創新板公司快速成長的合力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