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前,清華大學無線通信系85級EE85班畢業時,誰也沒想到,中國芯片半壁江山都將誕生于此,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兆易創新創始人之一舒清明,卓勝微電子聯合創始人馮晨暉,格科微電子創始人趙立新這些昔日同窗幾乎涵蓋了半導體產業鏈各個領域
韋爾股份創始人,中國芯片首富,被視為東方蓋茨的虞仁榮,也來自EE85班。
在蛇吞象收購北京豪威實現原地起飛之后,虞仁榮眼下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在手機CIS業務增長乏力之際,推動韋爾汽車CIS業務的快速增長。
韋爾初成長:從分銷跨越到設計
1990年,虞仁榮從EE85班畢業,進入了浪潮集團,成為了一名工程師。
兩年之后,虞仁榮便跳槽到主營代理分銷電子元器件的香港龍躍電子,出任北京辦事處銷售經理,時任六年,讓虞仁榮對電子元器件的代理分銷業務了如指掌。關于公司圖像傳感器受汽車市場影響,韋爾股份澄清指出,公司部分產品應用于汽車領域,主要銷售給汽車供應鏈一級供應商。
早在大學時期,虞仁榮便是別人家的孩子,對賺錢有著敏銳的嗅覺在學習之余,虞仁榮就倒騰,小生意,比如把北京海淀的卷子拿到河北保定去兜售,成功讓自己成為了同學中比較有錢的人
1998年,虞仁榮開始自立門戶,創立北京華清興昌科貿有限公司,仍舊從事熟悉的電子元器件分銷業務,先后拿下光寶,松下,南亞,Molex等知名半導體生產廠商代理權,建立了完善的境內外采,銷,存供應鏈體系,抓住了國產手機崛起的時代紅利,也成功撈到了第一桶金,為后續創立韋爾股份打下了資金基礎。
虞仁榮深耕行業多年,在分銷基礎上主動為客戶提供各種產品應用方案,終于在半導體領域擁有一席之地到2006年,虞仁榮已經成為北京地區最大的分銷商2007年,虞仁榮出資400萬元成立韋爾股份,開始涉足半導體設計領域
這時的韋爾股份主營兩塊業務:一是半導體分立器件,也就是簡單的電阻,電容,晶體管等電子元件和電源管理 IC 等產品的研發設計,另一塊是被動件,結構器件,分立器件和 IC 等產品的分銷,說白了就是賺差價的貿易商。汽車整車生產周期較長,需要約六個月到一年左右。綜合來看,公司車用圖像傳感器產品受汽車整車銷售規模季節性波動的影響不大。
從分銷跨越到設計,單靠白手起家來贏得內生增長屬實不易,虞仁榮決定開啟買買買模式。
2013年,韋爾收購了同一控制人旗下的香港華清和北京京鴻志,2014年,韋爾收購了北京泰和志,將業務拓展至SoC芯片領域,2015年,又收購無錫中普微,進一步拓展至射頻芯片領域。
2017年,在成立十周年之際,韋爾成功登錄資本市場,募得資金2.92億元不過,此時韋爾的營收規模并不算大
2017年,韋爾股份電子元器件分銷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6.75億元,占總收入69.9%,毛利率14.37%,半導體設計及銷售業務收入僅7.21億元,占比為30.1%,毛利率為34.19%綜合毛利率約20%,凈利率僅5%左右
營收規模小,賺得少,增收不增利是韋爾當時面臨的主要問題根據通聯數據Datayes!,2015—2017年,韋爾營收分別為19.83億,21.61億,24.06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15億,1.42億,1.37億元,凈利率分別為5.44%,6.08%,5.13%
蛇吞象收購豪威,原地起飛
上市之后的韋爾股份沒有停下買買買的步伐。
我國半導體行業起步較晚,相比悶著頭自己干,收購海外優質公司對企業來說可能是一條捷徑豪威科技因此進入了韋爾股份的視野
豪威科技1995年由美籍華人創立,總部位于美國硅谷中心,是CMOS傳感器領域最具規模的公司之一,曾多年在高端圖像傳感器芯片市場排行第一,擁有硅基液晶投影顯示芯片,微型影像模組封裝,特定用途集成電路產品等多項核心技術。。
而CIS芯片是圖像傳感器解決方案中最主要的產品,能夠將圖像采集單元和信號處理單元集成到同一塊芯片上,是手機攝像系統中的核心部分。
2016 年,由中信資本,北京清芯華創投和金石投資組成的財團,以19億美元的對價收購豪威科技,令其成為北京豪威的全資子公司。
2019 年,韋爾股份正式換股收購北京豪威。
根據消息顯示,此前君正股份,聞泰科技也有意收購豪威,但最終被資產規模僅豪威五分之一的韋爾以153億元將其85.53%股權收入囊中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豪威初期的研發團隊大多都出自清華,其創始人之一兼COO陳大同是清華無線電系1977屆校友,屬于虞仁榮本專業正統師兄
韋爾此次也一并收購了同處CIS行業的思比科但相比豪威,思比科的產品以中低端為主,且幾乎全部是手機CIS業務,包括從8萬像素到800萬像素的高性價比芯片通過并購思比科,韋爾斬獲了大量國內客戶資源
在蛇吞象收購豪威之后,韋爾股份可謂是原地起飛2019年9月,韋爾股份并表豪威科技,一躍成為中國最強CIS芯片廠,世界CIS三巨頭之一,2019年CIS芯片直接給韋爾貢獻了71.74%的營業收入
業績表現也許能夠帶來更加直觀的感受2018年,韋爾股份營業收入為39.64億元,2019年并表后直接暴增近百億,達到136.32億元,2020年近200億元歸母凈利潤方面,2019年也較2018年增長235%,2020年再度同比增長51.64%
2020年,作為持有30%股份的實際控制人,虞仁榮以550億身家位列2020胡潤全球富豪榜第281位,也正式成為中國芯片首富。
新增長極,韋爾瞄準汽車CIS
成為首富的虞仁榮并未懈怠這一年,面對CIS最大終端——智能手機市場的疲態,尋找韋爾股份新的增長極成為虞仁榮亟需思考的問題
曾幾何時,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由單攝向多攝的趨勢,給CIS芯片創造了巨大需求,也給韋爾等一眾CIS龍頭帶來了高增長。由于受到終端客戶市場發展情況的影響,新產品導入時間和導入方案實現量產周期等方面的影響,公司產品在汽車市場的銷售規模存在不確定性。
不過最近幾年來,智能手機漸顯增長乏力Counterpoint副總監EthanQi預計,手機領域的 CIS 收入此后僅將實現中個位數的同比增長,雖然手機市場2022年仍將貢獻整個市場總收入的71.4%,遠超其他應用市場——汽車,監控,數碼相機,PC/平板電腦和工業
虞仁榮瞄準了汽車CIS市場韋爾股份在2020年年報中稱,未來,手機市場仍然是CIS最大的終端市場,但未來5年汽車市場將是增長最快的CIS應用市場,至2023年將實現29.7%的復合年增長率
根據豪威科技數據,以全球1億輛汽車出貨量測算,預計2025年全球汽車CIS市場規模將達到50億美元左右,2030年有望超百億美元,單車搭載攝像頭數量也有望從當下的2顆以上增長至10顆以上。
事實上,豪威布局汽車行業 CIS 超過 15 年,在汽車領域出貨量累計超過 8 億顆,已具備給汽車制造商和一級供應商提供配套 ISP的能力。
韋爾在汽車CIS市場的發力已初顯成效根據公司最新經營情況簡報,2021年,受益于車載CIS市場整體需求的增長,韋爾車載CIS實現營業收入約23億元,較2020年增長約85%,約占公司CIS芯片業務營收的12.3%
汽車及安防等領域收入的較大幅度增長,連同公司在智能手機領域高階像素圖像傳感器收入占比的穩步提升,則共同推動公司2021年半導體設計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約205億元,較2020年度增長約18%。
目前豪威也在基于其ASIC團隊進行車規級MCU產品的研發和布局,2022年上半年有望實現車規MCU產品送樣借助豪威在ASIC領域的技術積累和車規體系的先天優勢,民生證券認為公司有望在車規級MCU市場取得一定市場份額
不過,某券商電子行業研究員對第一財經表示,韋爾股份的汽車電子業務近兩年實現了不錯的增長,但挑起業務大梁仍需要時間。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