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剛剛進入冬令時,秋天的氣息還不濃郁。德國馬牌在悉尼洲際酒店發布了全新七代家族產品MaxContact MC7。之后的兩天,我在盧頓漢姆賽道和悉尼港到Hunter Valley的道路上對MC7輪胎進行了充分的賽道和公路測試。
Day 1:
在距離悉尼市中心一小時車程的盧頓漢姆賽道,對MC7進行了全面測試和體驗。
對于輪胎,如果不對比著測試和體驗,普通人其實很難體會出其優劣。而與競品放在相同場景下,搭載在相同的車型上對比測試,既是行業慣例,也能有更深切的體會及抓取產品特點。
整個測試分為了四個部分:濕地操控、干地操控和濕地制動,最后完整地在賽道上跑2-3圈。
科目一:濕地操控。
在賽道一個帶有坡度的U型彎角,噴水裝置不間斷噴水,讓路面始終保持濕滑狀態。通過駕駛搭載MC7和競品的兩臺寶馬3系,以60公里/小時的車速通過彎道,可以明顯體驗到在發生側滑后兩款輪胎表現上的差異。在滑動中,競品會瞬間轉向過度,有片刻的失控,直至輪胎重新獲得抓地力。而MC7則在出現滑動后,始終保持較好的抓地力和循跡能力。對比之下,MC7在過程中非常可控,令駕駛者很安心。
這個科目比較綜合的體現了MC7的技術亮點:3D切割花紋設計,文丘里管設計和Marco-blocks抓地花紋設計。
當車輛在濕滑路面高速行駛時,輪胎與路面之間會形成一層水膜,這時輪胎的抓地力會大幅下降,容易發生打滑,即我們通常說的水滑現象。MC7采用3D切割設計,多種幾何結構與位置的花紋槽可以多角度的切割水膜,確保胎面與路面的有效接觸,從而保證可靠的抓地力。
MC7還在溝槽內配備了以文丘里效應為原理而設計的排水裝置,結構為中間窄兩邊寬的狹長通道,從而使流經的積水流速增大,實現快速排水效果。可以簡單理解為我們澆花時拿的膠管,用手捏緊,水流會加速且滋的更遠。
再說一下Marco-blocks抓地花紋和自鎖定機構。轉向時,輪胎與地面的接觸區域會向外側轉移,同時輪胎外側承受了最大壓力,MC7著重升級了外側的胎面設計,讓輪胎保持更大的觸地面積。同時特殊的抓地花紋設計能夠均分胎面所受的壓力,從而不會因局部壓力過大導致胎面過度損傷,影響操控性和耐久性。
MC7外側溝槽內還配備了自鎖止機構,簡單說就是當轉向時胎面發生形變,自鎖止機構讓胎肩與相鄰胎面形成一個整體,減少形變,提升抓地力,從而提高轉向穩定性。
科目二:干地操控。
這個項目基本上就是短距離的賽道駕駛,駕駛日產400Z和寶馬3系連續高速過彎。主要體驗MC7輪胎出色的抓地性、操控性和比較直接的路面反饋。這主要是受益于MC7的高剛度運動橡膠配方和Marco-blocks抓地花紋設計。花紋設計前面已經做了說明,不再贅述。高剛度橡膠配方主要是使輪胎變形的阻力變大,激烈駕駛時胎面較小的變形可以提升抓地力,使車輛的指向性、循跡性和操控性更出色。
科目三:濕地剎車。
駕駛匹配了MC7和競品輪胎的寶馬3,從靜止加速到80公里/小時的時速,通過制動點后在濕滑路面上全力制動直至剎停,通過車載V-box測出剎車距離。綜合我們20位中國媒體的實際均值成績,得到MC7和競品的剎停距離分別是21.99米和23.27米,MC7比競品要短1.28米。要知道剎車性能跟安全性關聯度極高,1.28米很可能就是危急時刻的救命距離。這個測試項目主要體現了MC7良好的排水性和出色的抓地力這兩個技術亮點。
最后的賽道跑圈當然是最有駕駛樂趣的部分,可以充分體現MC7在高速和激烈駕駛下的綜合表現。但是對于輪胎特性的感知還是三個科目來得更真切直觀。
Day 2:
第二天是從悉尼港到Central Coast再到Hunter Valley(獵人谷,實際上Hunter在這里是個姓)的開放道路試駕。這段近百公里的行程又把MC7較好的靜音性和均衡性體現出來了,靜音受益于馬牌的靜音艙設計。
雖然是一次輪胎測試之旅,但整體感受很像一次性能車的試駕,有科目,有賽道,還有長距離公路駕駛,結合途中賞心悅目的大洋洲風景,頗有一種生活與遠方兼得的感覺。而前面還是一群袋鼠歡快跳躍的畫面,轉眼就看到路邊一只被撞死袋鼠的慘狀,愈發覺得行車的安全至關重要。
控 | 靜 」于一身、性能優異的輪胎對于安全行車則賦能很多。人生如行車,只有腳踏實地且可控的人生才是自己的人生。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