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新型城鎮化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歷史性成就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效顯著,城鎮化空間布局不斷優化,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基本建立到2021年底,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4.72%,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46.7%,城鄉居民收入比下降到2.5,城鎮化水平和質量大幅提升十四五期間,我國城鎮化仍將堅持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布局優化,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機遇與挑戰并存
最近幾天,國務院批準的《新型城鎮化十四五規劃實施方案》,科學把握十四五時期城鎮化面臨的問題,挑戰和機遇,從5個方面,44項重點任務著力,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新型城鎮化的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強大動力和堅實支撐。
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推進城鎮化的首要任務是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工作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市民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戶籍制度改革,以城市規模為基礎,不斷放寬城市戶籍限制最近幾年來,一些東部大城市或中西部省會城市等人口流入量大,落戶壓力大的傳統地區降低門檻,逐步放寬了城市戶籍準入限制比如繼石家莊之后,南昌,濟南,南寧,長春,福州等中東部沿海省會城市全面放開落戶限制但必須看到,當前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部分城市落戶門檻,非戶籍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覆蓋不全,農業轉移人口穩定居住,就業能力不足等
對此,《方案》針對關鍵環節,提出了具體解決方案,實現農業轉移人口進得去,留得住,發展得起來的目標第一,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寬除部分特大城市以外的落戶限制,因地制宜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使其家庭在城市落戶,享受與城鎮居民同等的權利,履行同等的義務二是完善城市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包括建立與常住人口掛鉤,由常住地供給的基本公共服務,完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三是提高農業轉移人口的勞動技能素質聚焦就業矛盾突出的行業和新業態,繼續大規模開展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探索通過社會保障卡為符合條件的農民工發放電子培訓券
優化城鎮化的空間布局和形態。
目前,我國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基本形成,人口向東部特大城市和中西部中心城市聚集的趨勢不斷增強各省七五公報顯示,廣州,鄭州,銀川,Xi,長沙等省會城市的常住人口在過去10年間增長了40%以上,成都,武漢,太原等省會城市的數量也大幅增加但應該看到,我國人口結構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城市發展分化趨勢更加明顯比如七大城市群的GDP占全國的60%以上,但部分城市群的人均GDP低于全國,甚至出現人口外流不同的都市圈發展階段不同,都市圈的規劃過程要避免一哄而上,盲目求大,脫離實際相當一部分大中城市,縣城和小城鎮質量不高,特色不突出,對人口的吸引力下降,容易引發各種經濟社會問題
在這方面,方案與時俱進,優化了城鎮體系的結構和布局第一,分類促進城市群發展建立健全多層次常態化協調推進機制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要加快世界級城市群建設成渝雙城經濟圈應顯著提升其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長江中游等六大城市群要繼續發展壯大哈爾濱—長沙,黔中等9個處于生態脆弱或資源枯竭地區的城市群,應重點穩步培育發展二是有序培育現代都市圈通過大都市區發展規劃和重點區域專項規劃的編制和實施,為全球大都市區把握要不要建,建多大,怎么建三個關鍵問題提供關鍵遵循三是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按照推進特大城市發展方式轉變,提升大中城市功能品質,增強小城市發展活力,推進以縣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分類引領小城鎮發展,優化邊境地區城鎮布局的總體要求,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形成密度大,分工協作,功能完善的城鎮化空間格局
推進新城建設。
最近幾年來,中國的人口結構和空間布局在不斷變化經濟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了城市居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但與此同時,新冠肺炎疫情等自然和社會風險因素增多,一些地方基層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對以人為本的城市發展提出了更多要求
對此,《方案》明確建設宜居,韌性,創新,智能,綠色,人文城市,體現了明確的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一是加強供需匹配,適應人口與環境的變化形勢通過增加教育,醫療,養老,托幼服務等普惠便捷的公共服務供給,滿足人口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二是提高供給質量,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更高要求《方案》將之前的許多選擇題變成了必答題,如嚴格落實城市社區公園配套政策,新建住宅小區所有固定停車位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安裝條件,基本完成大城市老廠區改造,地級市至少建設1個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推動5G網絡覆蓋所有市縣三是合理激活和轉化存量資源比如,推動國家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培訓療養機構養老服務轉型發展,推進住宅小區和機構停車位錯開共享,推動一批大型老街區發展成為新興文化,旅游商業消費集聚區第四,注重利用市場,服務社會如支持民辦養老機構健康發展,支持社會力量發展托幼服務設施,支持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服務,推動科研平臺和數據向企業開放等五是從系統觀角度推進改革比如,建立房地聯動機制,單獨列出租賃住房用地供應計劃,構建等級合理的城市路網體系,改革完善住房公積金制度等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對此,規劃提出了十四五期間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主要任務一是優化城市內部功能和要素布局包括確定城市發展邊界,加強城市特色塑造和控制,推進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發展模式二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包括努力加強社區規范化和專業化建設,科學配置,動態調整人員編制,完善社會矛盾綜合治理體系,及時聽取解決群眾關切等三是強化要素高效安全支撐機制包括放寬社會投資,防范化解城市債務風險,推動政府聚焦市場失靈的公共和公益性領域,嚴格控制撤縣設區
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城鄉之間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差距明顯縮小例如,從2012年到2019年,城市和村莊,城市和農村水普及率的差距分別縮小了22個百分點和12.2個百分點但同時也要看到,城鄉收支差距仍然較大,城鄉收入比仍然高于國際平均水平2.0左右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服務支出和住房支出分別是農村的1.97倍,2.31倍和2.35倍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是促進共同富裕的應有之義
對此,《方案》從農村土地改革,城鄉要素流動,城鄉統籌,農民發展賦權等方面明確了重點任務一是穩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續30年政策,完善農村承包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制度二是促進先進要素向農村流動引導城市人才向農村發展,為農村建設開辟多元化融資渠道,讓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實現,維護和發展農民權益三是推進城鄉一體化規劃設計實現基礎設施的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四是讓城鄉一體化發展成果惠及農村居民促進城鄉產業協調發展,改善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環境,完善農民經營性和財產性收入增長機制,加強農民轉移性收入保障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