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早盤,鋰電池板塊走高,其中多只領漲個股與正極材料有關截至午間,紅星發展,湘潭電化漲停封板,容百科技,德方納米漲超8%
在這背后,正極材料行業迎來錳料——
馬斯克日前提及對錳基正極的青睞后,電池用錳引起市場矚目中信證券最新報告更指出,伴隨著新型錳基正極材料滲透率提升,2021—2035年間鋰電池用錳量將增超10倍,電池用錳原料易出現結構性短缺
如今電化學體系升級以正極為核心,而錳基正極材料在能量密度,原料供應,成本上具備顯著優勢鋰電正極升級路線中,無鈷電池,磷酸錳鐵鋰電池,富鋰錳基都與錳有關
▍其中,無鈷電池長期以來都是三元電池路線的一大升級方向。
馬斯克也曾表示,使用三分之二的鎳與三分之一的錳作為正極材料是相對簡單的,由此,在鎳數量不變的情況下,電池容量有望增加50%以上,松下去年也曾透露,已著手研發無鈷電池而蜂巢能源已實現無鈷電池量產并配套裝車,而其產品便僅有鎳錳兩種主要元素
▍磷酸錳鐵鋰電池則是磷酸鐵鋰電池的重要升級路線,產業化已開始逐漸加速東吳證券曾朵紅預計,這一技術有望在2023年上半年大規模量產
綜合來看,磷酸錳鐵鋰電池崛起的背后,主要有三大因素:① 其自身的性能優勢,磷酸錳鐵鋰在具備鐵鋰優勢的同時,可提升能量密度20%,② 伴隨著新能源汽車政策補貼退坡幅度加大,磷酸錳鐵鋰的低成本優勢凸顯,③ 國內電池和正極廠商也已開始著手儲備磷酸錳鐵鋰升級技術,相關專利數量迅速攀升。
▍至于富鋰錳基,在超高的理想能量密度下,其被看作是磷酸鐵鋰與三元之后,最具前景的動力電池用正極材料可是,由于富鋰錳基充放電效率低,倍率性能不好,循環穩定性差,充放電過程中還會出現持續性電壓衰退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一技術如今仍處于理想狀態
綜合來看,伴隨著三元正極材料與錳酸鋰材料出貨量的快速增長,電池級錳源需求量也急速攀升中信證券預計,2025年鋰電正極材料用錳量將超過30萬噸,2021—2025年復合增速達32%,2035年有望超過130萬噸,為2021年的10倍有余
可是,面對鋰電行業的高增長需求,疊加鋼鐵行業的高基數需求,上游錳資源供應端的增速卻難以追上下游腳步。
雖然我國錳礦資源總量較高,但品位偏低,因此進口依賴度處于較高水平而2021年,受行業多因素影響,電解錳產量驟降20萬噸,供不應求下價格上漲超過200%,顯著高于其他錳產品中信證券指出,由于電池級硫酸錳常用電解錳酸溶生產,電解錳的供應擾動會導致電池級硫酸錳出現結構性短缺
值得一提的是,湘潭電化日前也在投資者互動平臺透露,目前公司電解二氧化錳產品銷售以短期合同為主,因原材料,能源成本大幅上升等因素,產品售價根據市場變化有所調整。湖北宜華凈利潤增長超59倍,雷曼光電增長超80倍,胡。
分析師建議圍繞兩條主線展開布局,首先是率先發力新型錳基正極材料研發生產的企業,其次是業務向下游電池材料延伸的錳產品制造商。
A股廠商中,除文初提及的四只個股之外:
華友鈷業華越年產6萬噸鎳金屬量紅土鎳礦濕法項目產品加工后可得到硫酸錳,該項目達產后,產品含錳約10,000金屬噸/年,
納川股份已參股星恒電源,后者業務以錳系多元復合鋰技術為核心,產品主要用于輕型電動車,電動汽車,通信儲能等領域,
天原股份磷酸鐵錳鋰正極材料處于中試階段,公司新建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線與磷酸鐵錳鋰正極材料產線完全兼容,
盛達資源子公司金山礦業已建成生產規模3.5萬噸/年的一水硫酸錳生產線,進一步提純后的高純硫酸錳主要用于制備新能源電池正極三元材料的前驅體。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13日,兩市共有452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三季報業績預告。基于凈利潤增長上限,397家上市公司凈利潤實現增長,其中29家上市公司凈利潤增長10倍以上。
相關報道
中信證券:2021—2035年鋰電正極材料用錳量將增長超過10倍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