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第六天,各大景區依然被擠爆了。
去哪都離不開排隊,有游客表示“景點好像有1億人”,連爬長城都不累了,“因為三分鐘只要走兩步。”
這個十一,不少東北人排隊去的“景點”,居然是一個超市。
很多南方人可能沒聽過這個名字,比優特,但在東北人的心里,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
不僅在東北隨處可見,在黑龍江、遼寧兩省開了50多家門店。它的新店開到哈爾濱,一堆人慕名排隊,只能分流進入,堪比網紅打卡點。
去年的銷售額超過40億,最近還瘋狂接盤在東北的家樂福,家樂福前腳在哪里倒閉,它就默默在后面買下哪里,有人發現足足接盤了10多家!
其實從輩分上看,比優特是妥妥的小弟,家樂福、都是早它幾十年的巨頭,然而到了現在,曾經的小弟卻混成了東北一哥。
敢接盤家樂福,從小透明逆襲為東北最牛超市,它到底怎么干出來的?
最狂鶴崗巨頭:
帶員工馬代度假、發黃金
胖東來最讓人眼紅的,是他對自己人的待遇。
比優特也并不差,如果用一個詞形容,那就是:壕!
今年年初,老板直接帶著工作15年的老員工,去馬爾代夫度假了。
老板還大膽承諾,所有基層員工月工資上漲500元!工作滿10年的也會發黃金吊墜。
有人計算,以現有員工人數計算,一年漲出的工資總額將超過3600萬。
跟胖東來一樣,只要是自己人,連家屬也不會放過。
比優特的員工,甚至連孩子高考都能享受到兩到三天的陪考假期和1000元的高考助力金。
誰也想不到,這個對自己人好到堪稱“囂張”的超市巨頭,居然還是從背負“經濟躺平”標簽的鶴崗走出來的。
比優特的創始人孟繁中,幾十年前還是一個鶴崗煤礦工人。“一個月才開100多元工資,啥好人都耗完了”。
不甘心只當工人,1996年,他借了兩萬多塊錢,在鶴崗開了一家百媚生化妝品店,小店不大,只有6平米。
6年后,化妝品店變成了*家比優特超市。
因為小店賣的都是東北人的日常剛需,他很快賺到了*桶金,然后用賺來的錢繼續開店。
用十年的時間,在鶴崗足足開設了14家超市!除了開超市外,孟繁中還還自籌資金,直接在鶴崗市中心打造了一家占地面積8.2萬平方米的購物中心。
在很多鶴崗人的回憶里,一個比優特,幾乎滿足了所有對大商場的想象。
當時比優特購物中心圖書館館長趙靜回憶,“當時每天接待的讀者有300多人。”
這也給了孟繁中自信。他對外喊話:“鶴崗現在是89萬人口,比優特十多家超市,現在年銷售額做到10多個億。”
對比之下,東北的人口9000多萬,900億的誘惑下,孟繁中的野心顯然不止于此,立足鶴崗,這幾年比優特開始向周邊進軍。
2014年,比優特離開鶴崗,開始在哈爾濱周邊開店,還是踩中了大型商場風口,比優特的膽子也是越來越大。
2017年,總部直接從鶴崗搬到了哈爾濱,很多員工也跟著從鶴崗搬到了哈爾濱,有的甚至舉家搬遷。
兩年之后又開到沈陽,又將總部遷至沈陽。很多員工和干部跟著公司的步伐,在哈爾濱和沈陽之間來回奔波。
更狠的是,在傳統超市潰敗潮里,比優特卻成了一個異類,靠著40%的銷售額增量和21.6%的門店增量,狂飆成為“中國連鎖*”。
比優特的零售業態,也從一開始的鶴崗小超市,一步步拓展為家電賣場、百貨商場、便利店等綜合型的東北巨無霸。
如果不是今年頻繁接盤家樂福,這個巨無霸,還默默盤踞在東北悶聲發大財。
靠三招“減法”,干倒家樂福
名氣越來越大,很多人都慕名去比優特探店,想看看它到底憑啥就能霸占東北。
沒想到這一去,就成了比優特的忠實粉絲。別的不說,光看價格,堪比批發菜市場。
38塊的榴蓮千層蛋糕、4毛9一斤的土豆,連哈根達斯來這都得降價……有人感嘆,“這也太便宜了!”
還有人到了現場發現,從沒有過商品擺放這么立正的超市,無論什么,都是整整齊齊疊在一起,不同品類的標志也很明顯,要拿什么都很方便。
比優特自己對外喊出,要做“東北人的家庭采購員”,透露出滿滿的自信。
比優特的三個減法,讓它的確有底氣說出這句話。
1.砍品類,卻被人稱“最全超市”
其實剛開到沈陽時,比優特也碰了一鼻子灰。
2019年,銷售額和毛利連續6個月同步下滑,很多商品慘遭賣不動。
孟繁中發現以后,做了一次深入反思:
“商品很多,單品多不代表商品全。就算有2萬件單品,半年賣不出去能叫商品全嗎?所有商品指有效商品。”
百貨、電器、服裝等品類滯銷,那就削減,同時提高生鮮、食品占比。
比優特很較真,只要是選擇的品類,就得做到讓用戶沒法挑刺兒。
比如9、10月份蓮藕新上市,想保持蓮藕的鮮脆口感,需要用水浸泡保鮮,這種操作方法,被比優特要求在全店推廣實施。
對產品的細分也很變態,一盒丹東草莓,怎么包裝也有講究:大盒小盒、紙盒塑盒,價格有高有低,不同顧客按需買,單品數多了,用戶需求也滿足了。
產品更新換代快,比優特不僅扭轉了虧損,還被人稱為“最全超市”。
2.砍價格,猛攻供應鏈
讓很多人無法拒絕的,就是比優特一直強調的低價。
在這背后,比優特能低價的底氣在于,“精細化運營來盈利。”
一般的外資大賣場,在東北的門店分布并不密集,沒有配送中心,要靠供應商送貨到倉庫,顯然必須要設庫存。
而比優特很早就重視供應鏈,庫存都放到城市配送中心,這樣一來,就可以把超市貨架直接當倉庫,所有商品陳列到貨架上,實現零庫存。
庫存壓力小了,再進一步優化貨源價格體系,打掉地堆費和進場費成本后,還能降價4000多種商品。
另一方面,披著傳統超市的皮,卻有顆新零售的心。
在比優特,經常出現這種現象:
很多年輕人常吃的速食產品,雖然貨架少有人光顧,但卻所剩無幾,連東北的小區附近就有比優特的送貨車。
哪怕不能出門的特殊時期,或者購物旺季,超市的補貨和賣貨也不會耽誤。
類似的動作多了,比優特就可以做到產品降價后,毛利反而還增長10.8%。
3.砍時間,讓消費者笑著買菜
孟繁中還發現了一個細節:
一般的超市,在包子等便食區域,需要稱重的品種有幾十種,如果顧客想每種都買一些嘗嘗,就要排隊稱很多次,很多人會因為嫌麻煩放棄。
這種很多超市根本不在乎的細節,比優特卻想出了解決方案:
把這些不同品種和價格的商品放在一起稱一稱,取平均價格。至于生鮮,也不必排隊稱重,可以直接拿到收銀的地方用電子秤,讓顧客、店員都輕松。
這個思路下,對員工,比優特也提出了“10分鐘法則”。
員工只需要上班提前10分鐘,下班也是10分鐘之內必須離開,在同樣的工作量,員工每天就能節省2-3個工時。
效率提高了,成本自然降低,省下的錢,還能給自己人發福利。
比優特的殺手锏,
并非靠復制胖東來!
如今提到超市,很多人的*反應都是太難了。
的確,在各種電商的沖擊下,超市巨頭也是各有各的難。產品定價低了,自己要血虧,定價高了,消費者又不買帳。
其實,對比其他活得好的超市巨頭,比優特不僅沒有完全吊打,短板也是暴露無遺。
論名氣規模,比優特比不上山姆;論服務,比優特也比不上胖東來。
但能在東北牢牢扎根,比優特靠的是把長板做長,干出自己的差異風格。
比優特很聰明,知道想要獲得人們認可,最簡單也是最難的殺手锏,就是便宜和好貨,所以提出的口號也是“比質、比價”,所做的一切都是圍繞這個。
比如很多人稱大超市不行,是早市、電商的原因,而比優特員工去早市調研發現,早市的價格其實并不便宜。
所以,比優特特意在賣場上大膽喊話,“我們的商品比早市還便宜。”西蘭花等都是低于市場價20%賣。
一般的超市為了賺錢,都會把便宜貨放在貨架最不顯眼的地方,而比優特卻必須要讓用戶看得見便宜。
在特殊時期,比優特不但不漲價,蔬菜還按批發價銷售,還免費配送。
價格打下來了,產品力也不弱于同行。
看到東北生鮮普遍做得弱,比優特就從生鮮發力,專門去基地源頭采購,甚至跟當地政府合作,產品都有專門的證書。
在這背后,讓用戶認可的根源在于,還是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從實際痛點出發。
孟繁中曾說,如果經營不好,肯定有問題,但是坐辦公室能解決問題嗎?只有到現場才有可能解決問題。
所以在比優特,有個獨特的畫風:
雙線辦公室辦公,總部為*辦公室,第二辦公室就是門店。其中,中高層管理干部還需要去門店崗位,與一線員工定期寫出“下沉報告”。
正如比優特的采購總監坦言:
“我們要愛上商品,只有你愛它,才能把它賣好。”
結語:
跟胖東來創始人于東來一樣,孟繁中本人,也是苦過來的。
“凡是做買賣人經歷的辛苦和委屈我都嘗過。”
幾十年前,孟繁中蹬著三輪車拉貨,蹭上一臺桑塔納,賠了50多元還挨了一頓罵,這也讓他更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意義。
作為鶴崗走出來的巨頭,比優特還有三個野心:
要成為百年老店、東北地區*的零售企業,以及東北地區零售員工收入最高的企業。
其實,從來沒有所謂的地域優勢,也從來沒有所謂的地域限制。
只要抓住用戶實際痛點并深挖,河南能走出胖東來,鶴崗也能走出比優特。
很多人總是想復制出胖東來,或者盼望著胖東來來自己的地區開店,但卻忘記了一點:
胖東來只有一家,但永遠會有更多因地制宜的胖東來們。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