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汽車,華為成立了智能汽車BU,投入了300多億元人民幣,研發團隊7000多人,而且還是在一直虧損的狀態下進行,四年多的時間后,華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華為智選模式獲得了巨大成功,智選汽車銷量2024年三月達到31727臺,登上了新能源汽車銷新勢力銷量冠軍的寶座,尤其是智選問界M7當月交付了近2.5萬臺,成為新勢力銷量第一的車型。
根據余承東的計劃,四月份,剛剛亮相的問界M9有望交付1.5臺以上,更要將M9打造成50萬元高端車的第一“能打”車型。
在華為大踏步地向智選汽車進軍之時,3月28日,小米汽車上市了。21.59萬元到29.99萬元的價格,猶如在20萬到30萬的汽車市場中投下一顆炸彈,上市27分鐘后,大定突破5萬臺,24小時獲得了近9萬臺的訂單。
巨量的訂單數,驚呆了作為對手的眾多新能源汽車品牌商,小米一套套的營銷組合拳,讓小米汽車一上市就獲得了巨大的關注,要知道,小米汽車24小時獲得的訂單數,是某些汽車品牌商一年也無法拿到的銷量,就連遠在美國的賈躍亭,也酸酸地發出疑問,指出小米汽車創新不足。
而這些成績的取得,雷軍用了三年時間,投入了100億人民幣,3500多人的研發團隊,甚至親自掛帥造車業務,當起了“廠長”。為了電動汽車更加智能,小米還提前推出了小米澎湃系統,從底層解決人車家生態完美互聯互通。目前來看,小米澎湃是成功的,澎湃系統雖然沒有如鴻蒙系統一樣脫離安卓系統,但重構底層邏輯,相信已經有了更多的準備。
可以看出,雖然都在“造車”,但華為在不“造車”的規則指導下,走了一條不一樣的“造車”之路,零部件模式、HI模式和智選車模式。其中零部件模式和智選車模式的突出表現,又成為華為造車業務中的主要方向。數據顯示,目前,華為智能汽車數字平臺生態圈已有100多家生態伙伴加入,并完成了與20個廠家40余款設備的預集成與測試,70 多家生態伙伴加入智能駕駛計算平臺生態圈,150多家軟硬件伙伴與鴻蒙智能座艙平臺建立了合作,鴻蒙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的差異化體驗甚至成為評價一臺“好車”的關鍵指標之一。
再看小米,三年的造車計劃如期實現后,雷軍還有更大的目標,要做50萬元內最好的電動汽車,雷軍甚至將30萬的SU7拿來直接對標保時捷,顯示出了滿滿的自信。未來十年,小米汽車更將投資100億美元,要用十到十五年時間,做到世界前五名。
可以看出,造車的賽道上,華為和小米做了一件不一樣的事情,華為造的是標準件,小米造的是整車。
在講述小米汽車的訂單流程時,雷軍說,接到用戶訂單,根據訂單給各個供應商分配零部件訂單,然后在小米汽車工廠完成最后的總裝、檢測等工作,直到出廠交付。
這里,科技君不禁想問一句,小米汽車可能用到華為的零配件嗎?小米汽車會用嗎?
對此,你怎么看,歡迎評論。
點贊、關注、轉發,獲取更多新鮮科技事。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