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在线播放_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_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久久_免费popnhub国产在线视频 - 美女被艹网站

金財晚報

金財晚報

當前位置:首頁>產業經濟>

“降準+MLF超額續作”組合拳落地,民銀研究:釋放出積極的寬貨幣、寬信用

來源:證券之星 作者:樊華 發布時間:2023-09-21 18:09   閱讀量:4621   

作者:溫彬 張麗云 原宏敏

9月14日,央行再度宣布降準,決定于2023年9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4%。

9月15日,央行增量續作5910億元MLF,對沖日內4000億元MLF到期,凈投放1910億元,利率持平于前值2.5%。

繼年內二次降息和一系列政策組合拳之后,“降準+MLF超額續作”再度落地,釋放出積極的寬貨幣、寬信用和穩增長信號,政策出臺的信心堅定、頻率加快、效率提高,且政策協同發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大幅提升。

此次降準加快落地的動因何在、有何影響,后續還有哪些政策空間?

一、“預期之中、意料之外”的年內第二次降準

9月14日晚,央行突然宣布于9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其中不包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這是央行年內第二次全面降準,第一次為央行3月18日宣布于3月27日降準。總體來看,此次降準已在預期之中,但在降準時點上略顯意外。

8月中旬以來,市場資金面延續偏緊狀況,9月8日起央行連續通過OMO超額投放流動性,令市場對近期降準的預期有所降溫。但14日卻意外轉為凈回籠2200億元,并旋即在晚間宣布15日降準,且本次官宣前未通過國常會等場合提前宣布,從宣布降準到實際執行日也僅相隔一天,均較為罕見。但結合9月11日央行破紀錄在中午時分公布金融數據,貨幣政策預期管理的方式可能發生變化,也體現出央行政策的成熟性以及提振市場預期的堅定決心。

考慮到7月中旬以來我國多部委先后出臺諸多政策,此次央行降準加快落地,也是為了增強與其它政策的組合效果,政策協同發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幅提升。

二、“降準+MLF超額續作”組合拳再落地,有何考量?

穩固經濟運行,提振市場主體信心

二季度起,伴隨經濟增長動能轉換,我國經濟修復進程放緩,主要指標呈現低迷態勢。為穩固經濟運行、提振市場信心,自7月政治局會議以來,各項穩增長政策不斷出臺,促進經濟運行持續恢復,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預期持續改善。

從數據可以看出,在政策組合拳作用下,8月國內經濟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宏觀指標出現邊際改善的積極變化。生產端,工業和服務業生產雙雙回暖;需求端,消費、投資、出口整體反彈;制造業PMI繼續回升,物價觸底反彈,旅游出行消費加速釋放,房地產市場呈現改善跡象。隨著政策效應持續釋放,經濟基本面向好與貸款走勢較好也形成呼應。

但同時也應該看到,經濟穩固回升需要一定過程,“經濟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仍然不足”的矛盾猶存。8月M1增速降為2.2%,回落至去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顯示企業活力仍然不強;在就業和收入預期未完全扭轉下,居民消費能力整體受限;地方政府債務壓力居高不下,債務風險不容忽視。

為此,在當前經濟指標磨底和經濟回升接力的關鍵時刻,及時降準和超額續作MLF可釋放積極信號,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主體信心,更好地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并通過與其它政策配合形成組合效應,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呵護流動性平穩,強化貨幣財政協同

8月中旬以來,在政府債發行提速、信貸投放加快和適度控制杠桿水平等影響下,資金面邊際收緊,資金利率整體位于高位,市場對流動性的預期有所轉變。8月,DR001、DR007均值分別升至1.64%和1.86%,超出政策利率水平,較7月均值分別上行28bp和6bp。

9月,在信貸投放繼續提速、政府債發行放量、月中繳稅高峰和中秋、國慶“雙節”等多重因素共振下,資金面維持偏緊狀態,提升降準的必要性。

“8·18”三部門會議強調“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要夠、節奏要穩、結構要優”,并指出“主要機構要主動擔當作為,加大貸款投放力度,國有大行繼續發揮支柱作用”,釋放較強的穩信貸信號,有望對年內剩余月份信貸投放景氣度形成較強支撐。疊加季末效應,9月份信貸投放預計依然較好,對超儲形成消耗。

在7月24日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快地方專項債的發行和使用,今年新增專項債力爭在9月底前基本發行完畢后,8-9月的專項債發行也顯著放量。8月政府債券凈融資1.18萬億元,同比大幅多增8714億元;預計9月政府債凈融資規模依舊達到1.1萬億元,將對銀行間流動性形成一定抽水。

同時,月中繳稅高峰疊加中秋、國慶“雙節”因素,機構預防性資金需求提升,大行融出意愿有所降溫,9月上旬大行隔夜日均凈融出規模約3.5萬億元,較8月減少約7000億元。

此外,MLF即將迎來到期高峰,9月MLF到期4000億元,四季度仍有2萬億元到期,整體續作壓力較大。

上述因素共振影響下,近日資金利率中樞邊際上移,債市利率出現一定調整,理財資產端贖回壓力略有抬頭。截至9月14日,月內DR007、AAA 1Y-NCD利率均值分別為1.99%、2.35%,分別較8月上旬上行19bp、4bp。

為此,9月降準加快落地,并超額續作1910億元MLF,有助于釋放中長期流動性,緩解資金面壓力,穩定市場信心,助力機構平穩跨季、跨節、平滑繳稅擾動,并強化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協同;以降準置換MLF,也有助于緩釋后續央行到期續作壓力。

降低資金成本,穩定銀行息差水平

2023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凈息差收窄至1.74%的歷史低位。在年內兩度降息、LPR報價下調(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別累計下調20bp、10bp)和存量房貸利率調降落地下,銀行凈息差會進一步承壓,需要通過降準來優化銀行資金結構、降低資金成本,增強經營的穩健性和抗風險能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動力和可持續性,并為其繼續降低實體融資成本擴展空間。

本次降準預計向銀行體系釋放中長期資金約5000億元-5600億元,有助于填補當前資金供給缺口,并將推動銀行負債成本下降5000/5600*=44/49億元。

同時,降準所釋放的呵護市場流動性的信號意義較強,預計將推動金融市場廣譜利率下行,同業拆借、回購、NCD等利率水平或有所降低,疊加央行降低14天期逆回購利率20bp,這均有助于銀行體系控制市場類主動負債的成本。

支持化債推進,增強風險化解能力

7月國常會之后,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化解一攬子方案推進實施,短期內通過債務置換、拉長債務期限、降低融資利率將是必然安排。

9月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任務仍重,預計后續仍有前期結存1.5萬億元左右額度轉增再融資債發行計劃,逐步完成地方存量隱性債務的置換化解。在這一環境下,隨著一攬子化債舉措推進,隱性債務將顯性化,也需要維持寬松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來降低債務成本,配合財政化解債務風險。

三、降準對銀行業息差和市場影響幾何?

降準對銀行業息差改善影響

估算降準對銀行業凈息差的拉動效果,股份行凈息差升幅約0.41bp,較國有行、城商行(0.37bp)相對較大。

針對國有行、股份行和城商行,基于2022年末存款金額、生息資產規模、利息收入,結合本次降準幅度、存款準備金利率(1.62%),估算降準后各銀行資金釋放規模,以及年利息增加值(考慮生息資產收益率較存款準備金利率超額部分)。從平均數據來看,國有行、股份行和城市行平均凈息差增幅約為0.33bp、0.41bp和0.37bp。整體來看,受降準拉動,股份行凈息差升幅較國有行、城商行相對較大。

降準對流動性及各市場影響

對資金面而言,在當前流動性邊際收緊、資金利率上行的背景下,本次降準預計向銀行業釋放中長期資金約5000億元-5600億元,有助于填補當前資金供給缺口,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后續資金利率進一步上行可能性較低,存單利率向下空間打開。

對LPR而言,此次降準可能不足以帶動LPR下行,短期繼續引導LPR下降的空間也相對有限。一方面,此次降準給金融機構每年降低的資金成本約44-49億元,有助于緩和銀行息差壓力,但可能不足以帶動LPR下調。另一方面,考慮到年內已完成兩次降準、兩次降息,疊加存量利率下調,對企業端和居民端讓利較充分,后續銀行端繼續推動LPR下行的動力也有限。此外,央行在本次降準信號釋放中明確提出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結合此前1年期LPR報價下調幅度弱于MLF利率降幅,5年期LPR報價維持不變以配合隨后的存量首套房貸利率下調,表明央行對引導LPR繼續調降相對謹慎。在9月MLF利率維持不變的情況下,當期LPR下調概率較小。但對于“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進行差異化的定向降息,預計仍是后續政策發力方向。

對債市而言,降準有望緩解流動性偏緊現狀,釋放積極信號改善市場預期,債市利率短期內有望下行,其中短端利率下行幅度或較大。歷史數據顯示,降準信號的釋放及落地,均伴隨著國債利率不同程度下行。對比不同期限國債收益率在降準后的變化情況,在多數情況下,短端利率下行幅度較大、長端利率影響有限。2019年以來,降準后1個交易日,1年期國債收益率降幅位于1bp-32bp區間,與此同時10年期國債收益率降幅位于0bp-7bp區間。本次降準的特殊性在于信號釋放與落地僅距離1天,預計對債市的刺激作用相對集中,債市利率降幅或位于歷史區間相對偏高位置。此外,降準也有助于寬信用進程,或對利率帶來一定上行壓力,預計長端整體偏震蕩。

對匯市而言,降準對人民幣匯率帶來的貶值壓力預計有限。一方面,在當前人民幣相對美元單邊超調背景下,后續貶值空間相對較小;另一方面,央行積極釋放穩匯率信號,隨著外匯存款準備金率調降同步落地,或對沖降準對匯率帶來的壓力。

對股市而言,從短期來看,降準有助于提振投資者信心、大概率帶動市場短期小幅上漲。2019年以來,在多數情況下,伴隨全面降準落地,上證指數會迎來短期小幅上漲,次日漲跌幅位于-0.75%至1.15%區間。降準雖然對企業融資有所助益,但在基本面定價下,對股市長期刺激效果有限。

對房市而言,降準有助于為房貸市場帶來增量可貸資金。結合存量首套房貸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調、“認房不認貸”以及部分城市取消限購等政策落地,帶動居民端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上升,進一步增強金融機構對房地產市場融資的助力。預計后續在“量”、“價”刺激政策協調作用下,房貸規模有望上升,地產市場或加快筑底企穩。

四、此次降準幅度仍較為克制,后續還有哪些政策空間?

此次降準0.25個百分點,延續去年以來的幅度,央行仍在保持一定的貨幣政策空間,0.25個百分點也成為未來降準的新標尺。且最近幾次降準,法定存款準備金率5%的機構都不再納入,某種程度上5%也可視為目前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底線。

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利率約為7.4%,距離5%的隱性下限尚有一定空間,預計央行仍將根據經濟修復和流動性情況進行適時降準操作,小步多次持續穩定市場預期。

在降準之外,考慮到近期政策層面對穩增長的訴求較高,對年內貨幣政策的進一步寬松,還可多一分期待。

考慮到前期部分工具的投放使用情況,結構性、政策性金融工具也有進一步擴容的可能,以發揮“準財政”和精準滴灌作用,擴投資、促消費,大力支持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發展,繼續支持房地產市場調整優化,為穩定經濟大盤和高質量發展領域提供更低成本的定向支持,推動貸款需求穩定恢復。

在國內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穩固,物價水平低迷的當下,貨幣政策總量的寬松在緩解居民還本付息壓力,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層面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還有助于配合財政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此外,考慮到地產銷售向投資端傳導的時滯,年內至明年上半年仍需針對地產需求側進行進一步的優化放松。因而對于貨幣政策而言,不排除四季度仍有一次降息可能,以繼續提振居民購房需求,激發投資和消費動能。

雖然降準有助于銀行體系控制負債成本,但在0.25個百分點的幅度下,降準對銀行體系負債成本改善程度整體偏小,難以對沖6月以來資產端一系列降息操作,包括LPR報價連續下調、存量按揭貸款利率下調等。甚至不排除降準后,市場對銀行資產端讓利產生更強訴求。鑒于四季度和明年初銀行體系凈息差收窄壓力仍大,未來進一步強化負債成本管控仍有必要,后續仍可能通過繼續下調存款利率或MPA考核上限等,強化資負兩端的匹配。

本文源自:金融界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mangren

財經視界

財經圖文

熱門推薦

金財晚報僅作為用戶獲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 投資需謹慎。

網站地圖

Copyright 2018- 金財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 備案號:蜀ICP備1301046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