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和鄭州商品交易所聯合舉辦的深交所期貨業務系列啟動儀式暨首期培訓上,多位監管人士和業內專家就a股公司參與期貨套期保值的特點進行了交流和分享。
深交所副總經理李鳴鐘表示,a股公司參與期貨套期保值,管理生產經營風險已成為共識,用好期貨工具也是提升公司質量的重要舉措截至今年上半年,a股對沖公司已達630家,與去年基本持平開展持續套期保值業務的公司平均收入水平高于同業
鄭商所副總經理王小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利用期貨衍生品管理生產經營風險,呈現出參與度加大,場內場外協調發展的特點接下來,為進一步深化服務期貨市場上市公司的工作,鄭商所將繼續拓展服務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為實體經濟發展貢獻更多期貨力量
目前,期貨市場已成為我國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服務我國重點行業,維護實體經濟穩定運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李鳴鐘說,以深市上市公司為例,深市2647家上市公司中,有近7家成為制造業企業,1/4的公司海外業務收入占比超過20%這些公司進出口量大,商品流通量大,受商品價格,匯率波動等因素影響也很大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逐漸成為共識,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利用期貨及衍生品工具來應對原材料價格上漲,存貨貶值,產成品貶值,匯率波動等風險
據統計,2021年全年,a股市場有627家公司披露了套期保值業務公告,較2020年增長55%2022年上半年,從事套期保值業務的公司達到630家,與2021年基本持平在過去的十年里,深圳大約有500家公司開展了套期保值業務其中,持續開展套期保值業務的公司平均收入水平高于同業
王小明表示,為了更好地增強抗風險能力,目前,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運用期貨衍生品管理生產經營風險,呈現出三個特點:一是上市公司參與數量明顯增加,套保業務資金量不斷增加二是地域分布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制造業上市公司對風險管理的需求強烈三是參與方式呈現場內場外協同,期貨期權推進,上下游產業聯動等多元化發展趨勢
事實上,經過32年的發展,我國期貨市場已具備服務實體經濟的規模和能力,為上市公司管理生產經營風險提供了豐富的期貨及衍生品工具王小明介紹,目前,鄭商所在服務實體企業方面具備了較為完善的產品體系,多元化的風險管理工具,良好的品種功能,價格發現效率的不斷提升,市場結構的不斷優化,行業參與的不斷深化等諸多能力
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復雜多變,能源,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波動較大面對多變的外部環境,上市公司主動進行風險管理越來越重要李鳴鐘表示,原材料價格漲幅高于產品價格漲幅,部分企業利潤受到擠壓,甚至出現大幅虧損外部環境越不確定,期貨市場越能發揮‘避風港’和‘指南針’的作用,通過期貨交割,期貨轉現貨,倉單交易等‘轉換’渠道,幫助企業盤活庫存,實現套期保值和風險控制,穩健發展
同時,李鳴鐘表示,少數公司在開展套期保值業務時仍存在風險控制不足,操作不當等問題,導致虧損較大,這些都提醒公司在開展期貨業務時要注意合規問題上市公司參與期貨市場,應充分認識到期貨可以作為套期保值工具,也可以作為投機工具,但公司不能背離初衷,把套期保值變成投機
王小明還表示,在全球范圍內,大約94%的世界500強公司使用期貨衍生品來管理風險與國際市場相比,我國上市公司利用期貨衍生品管理風險仍顯不足,需要上市公司,交易所,期貨管理機構等各方形成合力,共同營造合理利用期貨及衍生品的良好生態
根據消息顯示,為進一步深化期貨服務上市公司工作,提升風險管理意識和能力,鄭商所將不斷拓展服務市場的廣度和深度,為上市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務,為實體經濟發展貢獻更多期貨力量。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地緣政治風險,海外國家高通脹以及美聯儲加息是影響大宗商品價格的主要原因目前,為抑制高通脹水平,美聯儲加息仍將持續,地緣政治風險外溢將導致海外市場農產品短缺,尤其是小麥,玉米等主要農產品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常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期貨是管理風險的最好工具,對于以上市公司為代表的實體企業來說,不可或缺事實上,早在2016年中國期貨市場開始國際化發展的時候,就出現了a股公司參與期貨套期保值的身影最近幾年來,參與衍生品交易的上市公司越來越多上市公司參與衍生品交易不僅要體現在套期保值上,還要體現在定價上只有掌握定價權,他們才能提高風險管理水平,這也需要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介入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