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基金投資而言,只有在市場波動中,部分具有深度價值的產品才會浮出水面。
今年以來,不斷調整的市場環境拖累了很多主動權益類基金的表現。不過,也有部分穩健型產品脫穎而出,如紅利主題基金、“固收+”、個人養老金基金等,它們是為數不多的上漲品種。
在業內人士看來,投資者從追求相對收益轉向追求絕對收益,這種趨勢并非曇花一現,有可能長期持續。
穩健產品的“好時光”
今年以來,對于主動權益類基金而言,過得著實“有點難”。
數據顯示,截至5月12日,今年以來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回報均告負,分別為-1.43%和-3.27%。同期,上證指數上漲了5.93%,深證成指下跌了0.09%,滬深300指數上漲了1.71%。
部分穩健型產品卻迎來了難得的“好時光”。
同源數據顯示,截至5月12日,今年以來紅利主題基金整體上漲,平均漲幅為2.4%,其中金鷹紅利價值混合、長城改革紅利混合、融通紅利機會主題精選靈活配置混合基金分別上漲了21.42%、12.05%和10.08%,天弘中證紅利低波動100、創金合信中證紅利低波動指數、景順長城中證滬港深紅利成長低波動等多只紅利指數基金漲幅均超10%。
公募“固收+”基金和個人養老金基金的表現也可圈可點。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12日,“固收+”基金今年以來整體上漲,平均漲幅為1.06%,表現居前的工銀可轉債、嘉合磐石和工銀聚豐混合分別上漲了21.06%、10.88%和8.64%;個人養老金基金方面,有數據披露的133只產品今年以來整體保持正收益,平均回報為0.72%,3只產品漲幅超過3%,分別是中歐預見養老2025一年持有FOF、平安穩健養老一年持有FOF和南方養老目標日期2030三年持有混合FOF。
看重絕對收益
在業內人士看來,今年以來表現較好的幾類產品或受益于底層資產,或受益于資產配置,但都以絕對收益為導向,追求資產的穩定增值,不僅在當下迎合了價值股重估的風潮,未來在投資者風險偏好回落的大趨勢下也將持續受益。
以紅利主題基金為例,在民生加銀基金量化投資部總監何江看來,在各個市場上,紅利因子從長期來看都是具有較好阿爾法的重要因子。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權益市場的波動和分化較大,且國債收益率處于較低水平,再加上流動性較為寬松的環境,使得紅利類資產對于投資者或有較強吸引力。此外,備受關注的“中國特色估值體系”主題也與紅利因子高度相關,未來紅利類資產的相對優勢有望持續。
滬上一位資深指數基金經理表示,認為紅利主題基金表現較好僅是因為踩準“中國特色估值體系”主線的想法有失偏頗。“從過往數據看,每當經濟周期走到修復階段,價值風格都相對占優。此外,隨著市場主題行業快速輪動,景氣投資失效,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也將進一步下行,從而追逐高股息資產的確定性,種種因素都對紅利主題基金有正面推動作用。”
資金對紅利主題基金的關注也有所提升。匯成基金研究中心通過基金的歷史持倉,綜合基金投資目標等信息,篩選出30只場外交易的紅利主題基金。截至5月12日,這批基金今年以來收益率中位數為4.6%。從基金份額變動看,整體份額有所增加,說明了資金向該類基金集中的特性。
探討“固收+”基金和個人養老金基金能“抗震”的原因,業內人士則表示,正確的資產配置策略和對子基金的嚴格甄選是組合能夠有效應對市場波動的主要原因。
在樂觀中謹慎前行
展望后市,華夏養老2045FOF基金經理許利明認為,從調研情況看,各地生產活動快速恢復,開工率已超去年同期水平,反映需求端表現的新訂單指數也有一定修復,表明經濟復蘇具有可持續性。因此,他在一季度增加了低估值價值風格及與數字經濟相關的基金和股票,未來將視相關板塊的估值水平變化做動態調整。
廣發基金投顧團隊表示,股票市場或延續結構性特征,整體風格轉向防御;債券市場仍有機會,保持中性偏樂觀的態度,但也有一些潛在利空,包括政策利率對長端利率下行形成制約、債市交易擁擠度上升、信用利差已出現明顯壓縮等。
不少基金經理認為,基于外部環境和經濟內生動力的一些不確定性,投資向絕對收益靠攏的趨勢并不是曇花一現。因此,專業投資者也越來越關注估值、基本面和組合配置等指標。
“拉長時間來看,近一年和近兩年主動權益基金的平均回報均告負,這固然與市場風格有關。但在投資方面,怎樣更好地應對不確定性,改善持有者體驗,是值得深思的問題。”一位基金經理表示。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