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在线播放_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_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久久_免费popnhub国产在线视频 - 美女被艹网站

金財晚報

金財晚報

當前位置:首頁>財經視點>

海信的“周厚健時代”結束了

來源:金融界 作者:竹隱 發布時間:2023-02-17 19:20   閱讀量:6810   

2月14日,海信內部發文表示,林瀾辭去海信集團董事長職務,集團總裁賈少謙接任其職。至此,海信“開國老將”的奠基時代正式終結。

2月14日,海信內部發文表示,林瀾辭去海信集團董事長職務,集團總裁賈少謙接任其職,同時任命于芝濤為副總裁。

2022年3月,65歲的周厚健將海信交給了僅僅比自己小一歲的林瀾。選擇一名也即將退休的老將作為接班人,不免引發業內人士猜測:或許林瀾的接手是一個平穩過渡的選擇。

如今,事情的發展也與當時的猜測一樣,林瀾退居幕后,海信集團正式交到了70后團隊的手上。

2022年,林瀾在全球疫情爆發、大消費整體環境較差的情況下帶領海信頂住了壓力,成功贊助卡塔爾世界杯,平穩度過了靈魂人物離開后的第一年,正如林瀾在董事會決議通過后所說,自己短暫的歷史使命完成了,此刻必須灑脫的說“再見”。

而新上任的賈少謙也同樣是戰功赫赫的海信人,在海信任職的時間比林瀾還要長,其成為集團核心高管期間,海信集團營收增長45%,利潤增長77%。2022年,他幫助林瀾穩住了國內業務的大局。

年輕的高管團隊全權接管,意味著屬于海信的“周厚健時代”結束了。

林瀾的使命

在將公司交給林瀾時,周厚健曾表示自己對這一任命的考慮有二,一是海信正在快速成長為“世界級企業”,需要一位具有國際視野的帶頭人,二是根據管理的持續改進原則,海信到了需要變換一種管理方式的時候。

林瀾長期負責海信集團的海外業務,擔得起國際業務帶頭人的稱號。

2006年,海信正式提出“大頭在海外”的發展戰略。而這一年,海信并購了科龍,曾分管科龍香港公司投資關系的林瀾正式加入海信,成為海信國際業務的一把手。

“海信最厲害的,就是在海外建成了自己的研發中心。”一名接近海信的業內人士如是評價。在那個遍地代工廠的年代,周厚健堅定做自主品牌,而林瀾就是幫助他將產品和研發中心送往海外的軍師。

2008年,林瀾帶領的海信海外團隊第一次成功拿到了澳網公開賽的贊助資格,從此走上了體育賽事營銷之路。截止林瀾升任董事長之時,海信已經先后贊助了7年澳網、兩屆世界杯和兩屆歐洲杯。2020年,海信又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簽約了大巴黎俱樂部,同年又躋身電競圈,贊助電競俱樂部——Fnatic俱樂部。

此外,海信集團還密集收購了不少海外業務,2018年,海信集團收購了歐洲高端廚電、白電品牌gorenje,以及東芝電視;2021年6月,海信家電出資13億元將日本三電公司納入麾下,成為控股股東。

經過了多年準備,海信的海外業務收入在近幾年快速增長。

2017年,海信的海外收入僅有7.35億美元,自有品牌收入占比9.6%。而截止周厚健退休時,海信已建立了55個海外公司和辦事處,全球擁有20個研發中心,海外收入占集團總收入的41.3%,達到112億美元,自有品牌占比82.7%。

“海信沒有靈魂人物。”周厚健曾在卸任時表示。但實際上,林瀾和周厚健一樣,也稱得上是海信的靈魂人物。

2022年,林瀾帶領下的海信再度采用了體育賽事營銷策略,贊助了卡塔爾世界杯;在大消費板塊整體遇冷的情況下穩住了海信集團的各項業務數據。2022年全年,海信集團營業收入僅為1835億元,同比增長4.6%;海外收入占比與2021年基本持平。

行業機構奧維睿沃數據顯示,2022年12月,海信系電視出貨量232.6萬臺,超越三星(出貨量210萬臺),居全球首位。從全年表現來看,2022年,海信電視全球出貨量居世界第二。

就如林瀾在離任之時所說:“我短暫的使命完成了。”

堪當重任的接班人

從新任董事長賈少謙的履歷中可以看出,他是海信培養出來的董事長。

在林瀾進入海信的同一年,賈少謙升任為了科龍副總裁,主管人力資源和行政。在科龍任職8余年的時間里,科龍的銷售收入和利潤都實現了翻倍增長,而科龍就是后來的海信家電。

有報道稱,他在執掌白電業務板塊時,構建了全品類的3.0版大白電戰略,同時通過多次并購打開了海信白電的國際化大門。

2017年,賈少謙任海信集團副總裁,2019年正式進入核心管理層。海信集團在公告中稱,4年來,海信營收增長45%,利潤增長77%,企業實現穩健運行。

升任總裁后,賈少謙開始走向臺前,代表海信出席各種活動。海信智慧新生活戰略、新愿景以及國際業務,都由他宣講。

林瀾掌舵期間,賈少謙穩穩把控著國內業務大局,兩人的合作得到了董事會的高度認可。

實際上,在卡塔爾世界杯期間,海信集團的海外團隊犯了一個錯誤,即“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的廣告語引發了巨大爭議。

這條廣告語的依據或是奧維睿沃2022全球TV品牌出貨數據報告,報告顯示,三星全球出貨3950萬臺位居第一,同比下降5.6%;海信全球出貨2440萬臺位居第二,同比增長15.5%;第三名為TCL,全球出貨2330萬臺;第五名為小米,全球出貨1290萬臺。

不過,另外一家第三方機構Omdia給出的數據與奧維睿沃不同:2022年1-10月全球TV TOP10品牌中,三星、LG、TCL、海信、小米的市場份額占比分別為20.2%、12%、11.7%、10.1%、6.5%。其中,海信位居第四,略低于LG、TCL,高于小米。

雖然最后,海信集團換下了這一廣告語,加強了對中國制造的宣傳,但從下半年業績數據來看,此次卡塔爾世界杯期間的宣傳并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

據賈少謙此前在2022年7月30日公布的海信集團上半年營收數據顯示,海信集團上半年總營收為897億元,同比增長11%。而上文提及,2022年海信集團全年的增速只有4.6%,意味著下半年的業績增速并不亮眼。

在此情況下,賈少謙的國內業務則充當了海信“大后方”的作用,2022年全年,海信集團的總營收為1835億元,海外收入為757.4億元,同比增長3.61%,以此粗略估算國內業務收入約為1077.6億元,獲得小幅增長。

此外,對比海信家電和海信視像兩家上市公司的情況來看,賈少謙分管的國內業務毛利率始終高于國外。

海信家電2022年上半年境外業務毛利率為8.54%,而國內業務為28.73%。海信視像未在2022年半年報中披露境外業務的毛利率數據,但2021年和2020年,海信國外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1.32%和12.48%,國內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2.58%和27.66%。

對于當下的海信來說,國內業務比國外業務賺錢是一件正常事。在2021年5月,賈少謙表示,“5年投了100多個億之后,國際化總算真正起步了”。

國內穩得住,國外的發展才有更高的上限。彼時的賈少謙判斷,海外收入最快3年就將反超國內。

“周厚健時代”終結

林瀾掌舵時的海信仍然被外界稱之為“周厚健時代”。

而現在則有所不同了,這一次,海信核心高管團隊順利跨入了“70后”。有賈少謙這樣的“六邊形戰士”,還有新任命的集團常務副總裁于芝濤這樣的技術型人才,其此前一直操盤海信賴以發家的顯示產業。

值得關注的是,在張瑞敏、周厚健等老一代企業家退出后,青島品牌企業家們已經來到了70后掌門人登場的階段。

以青島“五朵金花”企業為例,除賈少謙以外,新上任的青島啤酒總裁姜宗祥;2021年上任的澳柯瑪(行情600336,診股)董事長張斌都是70后。

去年6月,青島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選舉青島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屆董事會董事長的議案,董事會同意選舉景在倫為該行第八屆董事會董事長。還有出生于1969年的青島港(行情601298,診股)董事長蘇建光也是“準70后”。

這一次,海信的未來終于交到了年輕領導的手中。

在升任之時,賈少謙表示,換帥后的海信面臨著三大挑戰:首先是營收能否從1835億元向3000億元完成階段性跨越。其次,海信品牌能否在國外樹立好高端形象,實現從量的提升到質的飛躍。最后,能否培育好家電業務以外的第二業務線,打破已有的飽和市場,支撐海信營收業務持續增長。

這三點挑戰中,賈少謙已提出了一大目標和兩大任務主線,即營收達到3000億元,并完成高端化和開辟第二業務線。

但去年,國際彩電市場也整體遇冷。據研究機構TrendForce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電視機總出貨量僅2.2億臺,增速-3.9%,創近十年來電視行業最差記錄。TrendForce進一步預測,2023年該規模或在1.99億臺,較今年再減少超2千萬臺。

在這一趨勢下,三星、LG、TCL等頭部品牌開始布局高端產品。但最新數據顯示,連高端也不好賣,去年四季度全球8K電視機產品在首次出現了出貨量下滑,OLED面板電視全年出貨量下降了6.2%。

而海信的高端化之路則開始的較晚,Omdia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在全球售價超2500美元的高端電視市場中,三星和LG電子分別占據了51.1%和21.2%的市場份額,而海信則未在榜單中出現。

或是為解決毛利率較低、高端化進度過慢的問題,作為專攻海外業務的上市公司,海信視像近期不斷完善了產業鏈布局。

今年1月31日,海信視像正式成為了乾照光電的控股股東,這場歷時1年,耗資超16億的產業鏈布局正式落下帷幕。

此前的12日晚間,海信視像發布公告稱,擬分拆控股子公司信芯微至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并授權公司及信芯微管理層啟動分拆青島信芯微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mangren

財經視界

財經圖文

熱門推薦

金財晚報僅作為用戶獲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 投資需謹慎。

網站地圖

Copyright 2018- 金財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 備案號:蜀ICP備1301046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