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能源研究會,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共同主辦,自然資源保護協會支持的中國電力低碳轉型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會上發布了由中國能源研究會,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完成的《構建新電力體系研究》報告和《新電力體系調控能力提升與政策研究》報告
中國電力體制轉型的路徑是什么如何構建新的電力系統兩份報告對當前新能源發電面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對未來發展前景提出了三步走戰略第一步,2020—2030年,努力推進技術變革,體制機制創新,實現增量替代,第二步,2030—2040年初步形成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電力體系,煤電逐步退出主導地位,非化石能源發電逐步成為主要能源,第三步:2040—2060年,新型電力體系逐步成熟,新能源主導地位不斷加強,煤電快速退出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規劃發展部副主任張林表示,打破省際間壁壘,可以充分發揮大電網互聯的調峰效益,發揮省市間調節資源的互補優勢根據報告的三步走戰略,從2040年到2060年,新的電力體系將逐步成熟,新能源的主導地位將不斷加強,煤電將快速退出
減少化石能源的利用,核心是節約能源,調整能源結構。
二氧化碳排放量113億噸,化石能源排放量可達100億噸,占總量的88%因此,要減少碳排放,最重要的是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林偉斌在《構建新型電力體系研究》中指出,減少化石能源的利用有兩個核心方面:節能和能源結構調整
根據兩碳政策的目標,206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將超過80%但如果只是達到80%,就意味著化石能源燃燒利用產生的二氧化碳可達20—30億噸林偉斌認為,這需要更高的CCUS和碳匯能力,因此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的比例應達到85%為了實現85%的非化石能源消耗,必須使能源系統電氣化,電力系統低碳
林偉斌還表示,要合理把握能源轉型節奏,共同推進能源系統電氣化和電力系統低碳化新能源不能單方面推動,要伴隨著能源體系形態的變化,雙輪驅動
從電源側,電網側,儲能側提高發電系統的調節能力。
新能源發電具有間歇性,隨機性和波動性的特點,這些特點與系統的調節能力直接相關在此次會議上,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規劃發展部副主任張林介紹了新電力體制調控能力提升及政策研究成果他指出,系統調控能力也是影響新能源發展和消費的關鍵因素但目前我國發電系統調節能力先天不足,常規調節電源的抽水蓄能和調峰氣電占比不高,多年來基本維持在5%—8%的水平
截至2020年底,我國柔性調節電源裝機占比18.5%預計到2025年,抽水蓄能電站裝機達到6200萬千瓦,新增火電彈性改造2億千瓦張林說,只有建設不低于3000萬千瓦的新型儲能,才能滿足系統調節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儲能費用全部由新能源企業承擔,而輔助服務補償較少因此,實際上輔助服務費用主要由發電企業分攤,導致對用戶的引導性較差提高系統調控能力的電價機制尚未形成,在驗資和容量電費實際運行中暴露出一些問題
十四五能源規劃體系已經明確提出,2025年,靈活調節電源占比將達到24%從長遠來看,新的電力系統將建成,新能源將成為主要電源,并在更大范圍內發展但易受季節和天氣影響,對系統的調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報告指出,至少在十五期間,甚至更長一段時間內,需要提高系統調控能力來解決這一問題
如何提高系統的調節能力報告圍繞電源側,電網側,儲能側提出了可行的路徑電力方面,繼續推進煤電彈性改造,加快抽水蓄能建設,適度發展天然氣調峰電站,引導新能源參與系統調節電網方面,通過三跨九直UHV跨省輸電工程,電網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將進一步提高,加強配電網建設和智能化升級,滿足分布式微電網本地發展和消納新能源的要求儲能方面,儲能技術多元化發展
張林建議,盡快明確虛擬電廠等輔助服務市場的主導地位和準入條件,設計合理的價格機制,探索跨省,跨區域的輔助服務市場機制,促進發送方和接收方輔助服務資源共享此外,打破省與省之間的壁壘,可以充分發揮大電網互聯的移峰填谷效益,充分發揮省市之間調節資源的互補優勢
建立新的電力體系,西北,西南,中部,東部各有側重。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楊昆指出,為確保電力供應安全,十四五期間要適度發展煤電項目新能源由于裝機容量大,發電量小的特點,更多的是一種電力調節結構,參與電力平衡有限需要常規電源來保證電力供應,水電,核電項目建設周期長十四五期間,煤電仍是保障電力供應的壓艙石
昆陽認為,新電力體系建設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發展過程,要充分認識建設新電力體系的長期性,差異性,靈活性和創新性應根據當地的資源稟賦和當地條件進行建設其中,新能源豐富的西部和北部地區以及戈壁沙漠是建設大型風光基地的重點區域,通過穩定,安全,可靠的UHV線路送出,形成風光,火,儲一體的新能源供應和消費體系
在水資源豐富的地區,探索建立水能+儲能+電制氫模式,解決西南地區棄水問題在中部,東部和南部負荷中心地區,以核電和海上風電的高效利用為基礎,探索建立輸入電源與數字化技術,源網與負荷存儲的高效協調模式
根據不同地區的供電特點和電力負荷分布特點,確定各自的模式是核心昆陽表示,各地要結合新能源發展布局,注重分布式+儲能+虛擬電廠+微網的模式探索,大力提高新型電力系統調節能力,保障新能源規模化開發和高效利用新能源發電具有隨機性,波動性,間歇性等特點系統的綜合調節能力直接關系到新能源發電的特性,是影響新能源發電和消納的關鍵因素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