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上海創設“基礎研究先行區”助力國際科創中心建設
2024年是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十周年。上海兩會期間,如何精準發力、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打造城市發展新引擎成為關注焦點。代表委員們指出,國際科創中心建設應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今年的上海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上海將進一步加快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深化基礎研究先行區建設,聚焦前沿交叉領域開展高風險高價值研究;聚焦國家重大需求和城市重要使命,加快集聚戰略科技人才、海外高層次人才和頂尖人才團隊。
上海近年來持續加強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在全國首設“基礎研究特區”。今年初,上海數學與交叉學科研究院揭牌,擬通過10余年的努力,在基礎數學理論和應用研究方面取得重大原創成果;去年底,上海交通大學思源研究院成立,宣布建立10年長周期穩定投入支持機制,實施寬松評價,建立符合基礎研究發展規律和有利于青年人才成長的研究環境,鼓勵科研人才勇闖創新“無人區”。
談及“基礎研究先行區”,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科委基礎研究處處長宋揚解釋稱,先行區的本質,是把原來對于基礎研究項目的評審、挑選中過于細化的要求進行升級,更加注重選人而不是選項目。“基礎研究的關鍵還是在于人,希望通過先行區能選到一批有潛力、有能力、有基礎、有情懷、有追求的優秀科學家,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和長周期的保障。”
支持基礎研究科研人員“十年磨一劍”,要有各方支持和保障。
上海市政協委員、華東理工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安琦說,高風險的科研項目一旦成功往往就可以產生顛覆性的成果。對一些通過專家研討認為確實屬于帶有一定風險的探索方向,可以實行更加靈活的考核模式,比如延長考核周期,甚至取消考核,讓高校里的科研人員沒有后顧之憂,更加敢于承擔高風險的科研項目。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海事大學副校長嚴偉呼吁,讓基礎研究人員坐住坐穩“冷板凳”,要構建符合基礎研究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的薪酬和評價體系。建議出臺支持年薪制的相關政策制度,建立兼顧市場性和競爭性的薪酬模式;同時有序提高基礎研究人員的保障性工資占比,真正實現薪酬的保障與激勵功能的有機結合。
在上海市政協委員、同濟大學教授任捷看來,項目和經費是獲得原創成果的保障,但不可將項目經費作為“目的”;不應以“項目數、經費數”作為職稱待遇評定的硬指標,而應客觀依據其成果成效,避免科研人員舍本逐末“跑”項目“跑”經費,從而讓其真正潛心到科研問題里去。
上海市政協委員周立旻注意到一個現象:政策的更新往往跟不上科技發展的步伐,導致新興領域和模式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政策支持。
周立旻表示,政府要加強與企業和科研機構的溝通,根據科技發展和市場變化及時調整政策,確保政策始終與科技創新的最前沿保持同步。同時,針對前沿性的創新技術,在保障環境安全等前提下,以最大靈活性,簡化相應審批流程,加速創新技術的產業化落地速度,激發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力。
建設國際科創中心關鍵在人才。代表委員們指出,“高精尖”人才規模不足、能級不夠已成為上海提升科創中心能級的制約因素之一。
上海市政協委員葛群建議,要用好在滬外企豐富的人力資源,可以把在滬外企看成吸引國際人才來滬來華發展的第一站,以人才帶動投資,以投資吸引人才,形成技術和資本的良性互動。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