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眾向來秉承著與供應商共贏的發(fā)展理念,我們堅信,汽車行業(yè)的競爭其實是供應鏈的競爭,沒有一個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做支撐,車企沒有辦法真正轉型成功。一汽-大眾采購總監(jiān)張明表示。
成立32年來,一汽-大眾與供應商攜手見證并帶動了中國汽車工業(yè)的從弱到強。張明表示,近些年,一汽-大眾已意識到汽車行業(yè)正由油向電、由機械向智能轉變,在加快自身經營管理轉型的同時,也在推動供應鏈體系合作伙伴轉型升級,尋求破局之道。
在日前舉行的2023篤定前行mdash;mdash;一汽-大眾采購體系采訪活動中,桑之未走訪了包括江蘇日盈電子、舍弗勒等在內的旗下供應商伙伴,也向外界展示了它們布局未來的戰(zhàn)略與思路。
提升國產化率
1991年12月5日,第一輛捷達A2轎車在一汽轎車廠組裝下線,當時,全車零部件國產化率還不足10%mdash;mdash;如今大眾品牌部分車型的國產化比例已經提升至接近100%。
一直以來,一汽-大眾都在尋求提升國產化率,實現更高的效率。
你們要給民營企業(yè)機會。2005年,如今已是江蘇日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的是蓉珠八次北上,最終拿下了一汽-大眾的合作。
成立于1998年的江蘇日盈電子總部設在江蘇省常州市,在2017年成功于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擁有江蘇常州、廣東江門、吉林長春三大制造基地,四個生產工廠,總占地面積近8.6萬平方米,員工總數1200余人。
除一汽-大眾、上汽大眾之外,江蘇日盈電子還是上汽通用、重慶長安、上海汽車、吉利、北京汽車、北京奔馳、沃爾沃、廣州汽車和一汽集團的配套供應商,并已通過一汽豐田、廣汽豐田的供應商資質認證。
日盈從做摩托車線束起家,客戶一直瞄準進口的本田鈴木、雅馬哈。在2005年、2006年,全國年產量1200萬輛摩托車的時候,日盈供應線束600萬輛,是全國最大的一個摩托車線束制造商。
但與此同時,是蓉珠與團隊一直在思索企業(yè)的轉型。我一直在一線,也在市場前沿,就感覺到這個是人海戰(zhàn),所以就轉型了,在最好的時間節(jié)點我們就轉向了汽車業(yè)務。
日盈就進入了一汽-大眾采購體系和前期產品認證。從第一個產品mdash;mdash;前擋噴水清洗系統(tǒng),當時一汽-大眾的零部件都是德國進口的,后來日盈實現了整個產品的設計、生產,獲得了德國的認可。是蓉珠說到,進入大眾以后,日盈的汽車客戶也從北大眾到南大眾,再到通用、奔馳,再到所有的整車客戶,逐漸發(fā)展壯大。
擁抱智能化
在新的技術趨勢下,一汽-大眾帶領本土供應商擁抱智能化。
智能化改造加數智化轉型,這是勢在必行。是蓉珠說到,2060年,中國雙碳排放的要求已經公布,汽車是國內的戰(zhàn)略性產品,應該要引領所有行業(yè)。包括我們日盈電子,以及像一汽-大眾的年度供應商大會時候反復強調的那樣,今后我們所有的鏈接是同步的,信息化、數字化一定具有一致性。
隨著汽車行業(yè)的轉型,是蓉珠團隊又在思考日盈電子的下一階段發(fā)展。也因此,作為未來轉型的重點發(fā)展方向,日盈電子對汽車電子產品領域進行了相關的布局。
2019年,日盈電子通過收購,控股惠昌傳感器,進軍溫度傳感器領域;2020年,日盈電子通過收購,參股EMS/MST項目,進軍微動開關產品領域,標的公司作為全球大眾的汽車零部件直接供應商,日盈電子間接在德國本土打入全球大眾的產品供應體系;2020年,日盈電子通過收購,參股眾鼎科技,進軍汽車電動踏板領域。未來,汽車電子產品在日盈電子的銷售收入占比有望達到四成乃至更高。
不僅是在汽車產業(yè)智能化程度在逐漸加深,近年來,江蘇大力推進制造業(yè)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以產業(yè)鏈龍頭企業(yè)示范引領,支持中小企業(yè)面向關鍵制造環(huán)節(jié)探索轉型路徑,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不斷提升產業(yè)集群綜合競爭力。在其中,日盈電子也是其中的主要參與者,子公司日盈軟件也隨之成立。
而關于未來目標,是蓉珠說到:一個是lsquo;50億的銷售rsquo;,我們上市公司可以通過收并購這些要求,也可以同步在我們的上下游鏈條里面去實現我的50個億;同時我們要有l(wèi)squo;5個億的凈利潤rsquo;,lsquo;一百億市值rsquo;。我們現在才20個億不到的市值,未來幾年通過各種新產品,達到業(yè)務量。我們最終實現目標戰(zhàn)略,也是要靠我們的基礎mdash;mdash;文化的底蘊,和兩個支柱mdash;mdash;技術人才的積累和人才的儲備。
加速電動化
一汽-大眾不僅帶動了本土供應商快速發(fā)展,也在不斷增強與跨國汽車零部件巨頭的合作,打造一流的供應鏈體系。
舍弗勒于1995年開始在中國投資生產,目前擁有13座工廠、約1.3萬名員工和20個銷售及服務代表處。大中華區(qū)總部位于上海安亭,在太倉、南京、銀川、蘇州、湘潭、平湖、臺灣桃園設有工廠。安亭研發(fā)中心是德國總部外最大的研發(fā)基地之一,在湖南長沙設有大中華區(qū)第二研發(fā)中心。
2002年,舍弗勒初次與一汽-大眾合作,銷售額約200萬元。而到了2022年,一汽-大眾從舍弗勒的直接采購金額已增長至5億元mdash;mdash;而算上一汽-大眾其他配套企業(yè)的間接采購金額,雙方的合作規(guī)模已經超過20億元。非常感謝一汽-大眾,讓我們跟著它在中國汽車市場中實現共同成長。舍弗勒大中華區(qū)汽車科技事業(yè)部總裁陳相濱說。
近年來舍弗勒通過持續(xù)推進本土化發(fā)展戰(zhàn)略,已經成為中國汽車行業(yè)的重要供應商和合作伙伴。
面對電動化智能化轉型,2012年起,舍弗勒已經開始布局電驅動業(yè)務領域。2012-2017年間舍弗勒已經完成多個電驅動項目的demo產品,其中包括扭矩矢量分配器、P2架構的雙離合變速箱、輪轂電機以及兩檔電驅動橋。
2018年,舍弗勒成立了獨立的電驅動事業(yè)部,在電驅動、熱管理和燃料電池等領域加大研發(fā)和生產投入;同時,舍弗勒還在智能駕駛領域進行布局。
未來,電驅動橋產品、混動模塊、輪轂電機、智能轉向系統(tǒng)等創(chuàng)新產品陸續(xù)在中國投產或即將投產,而位于安亭的研發(fā)中心擴建項目、太倉新基地建設將進一步提升中國本土研發(fā)和生產能力。
陳相濱表示:舍弗勒還將與一汽-大眾在電氣化應用和智能駕駛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中國汽車市場電動化及智能化的發(fā)展速度超乎人們想象。
此外,陳相濱表示,我們正在加速轉型,通過進一步加大本土研發(fā)、產線設備等多方面投入,為一汽-大眾等主機廠在設計、研發(fā)、制造等層面提供豐富的創(chuàng)新產品和技術解決方案,力求為其轉型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未來,堅定轉型
如今,經過32年的發(fā)展,一汽-大眾布局已覆蓋東北長春、西南成都、華南佛山、華東青島以及華北天津,形成整車生產的五地六廠,再加上動力總成事業(yè)部和沖壓中心,構建起八大專業(yè)生產廠的全國性、集團性產業(yè)布局。
從建廠初期的一個品牌一款產品,發(fā)展到現在的奧迪、大眾、捷達三大品牌20余款產品,一汽-大眾已成為國內成熟的覆蓋A、B、C級全系列乘用車型的生產企業(yè)。
一路走來,一汽-大眾對整個中國汽車產業(yè)及供應鏈發(fā)展貢獻了巨大的力量。在品牌發(fā)展壯大的同時,也為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
目前汽車行業(yè)的競爭其實是供應鏈的競爭,沒有一個強大的供應體系,轉型無從談起。一汽-大眾采購總監(jiān)張明一語道破了車企轉型的關鍵。而未來,一汽-大眾對于主動轉型的供應商要有政策支持。有能力,還沒有做的,要積極推動;對于沒有能力的,要創(chuàng)造條件促其轉型。而未來,沒有能力又沒有轉型意愿的供應商,則將面臨市場的淘汰。
像舍弗勒、江蘇日盈這樣與一汽-大眾攜手成長的供應商并不少,零部件強則汽車產業(yè)強,也正是它們的發(fā)展成就了中國汽車產業(yè)。在世界汽車產業(yè)轉型的關鍵節(jié)點上,一汽-大眾也在帶領供應鏈實現轉型。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yè)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yè)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qū)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yè),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fā)布《2021醫(yī)美行業(yè)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