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月23日披露去年四季度業績報告的56只涉及港股的公募基金產品中,僅有5只產品2021年四季度實現盈利,其余全線虧損有基金經理感慨港股難做,但也有人認為不是港股難做,而是基金經理做錯了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基金經理認為,經過一年左右的調整,港股部分優質企業估值已經具有吸引力但能否讓去年年初發行的南下基金咸魚翻生,投資者只能拭目以待
基金表現
嘉實港股優勢混合一個季度虧逾2億元
日前,華創證券喊出的跨過香江去,奪取定價權口號,一時刷爆基金圈但一年過去了,數據顯示,這些機構資金不僅沒有奪取到定價權,反而幾乎全線浮虧
原基金經理被解聘離任
基金經理將過去一年慘淡業績歸結為港股市場去年四季度,港股市場在四季度進一步下跌,恒生科技指數和醫療指數分別下跌25.2%和25.8%不過,該基金卻表示,堅持將長期價值判斷放在首位,不參與短期景氣度和風格輪動而且去年四季度本基金繼續逆勢提升倉位,我們增持了一些調整幅度較大但長期看好的股票,同時我們對于年內股價表現突出并且估值趨于合理的個股進行了減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22日,嘉實港股優勢混合基金原基金經理胡宇飛被解聘,離任,目前由共同管理該基金的張金濤執掌。
業內觀點
高位接盤港股市場權重股股價回調卻未能及時止損
嘉實港股優勢混合基金只是大多數南下基金的一個代表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在已經披露去年四季度報告的56只南下投資港股的偏股混合基金中,僅有5只基金去年四季度實現盈利有分析認為,2021年內地投資港股的基金業績難堪,雖然跟市場波動有關,但關鍵還是基金經理的操作有錯,高位接盤熱門股,而且在股價持續回調中,沒有及時止損
2021年熱衷于投資港股的基金,主要有三類,分別是滬港深股票指數基金,陸港通基金和純港股股票指數基金其中,滬港深指數基金可以投資滬市,深市和港股市但在實際操作中,大量基金只偏重于投資港股,業績波動都很大如匯添富滬港深大盤價值混合,滬港深優勢定開,博時滬港深成長企業,工銀滬港深精選混合以及廣發滬港深新機遇股票等去年凈值跌幅均超過19%另外,匯添富,工銀瑞信,嘉實,華泰柏瑞4家公司的中證滬港深互聯網ETF,成立以來下跌均超過16%,其中工銀瑞信跌了29.12%4只基金中,除匯添富中證滬港深互聯網ETF之外,均成立于2021年1月下旬
去年投資港股的基金表現不佳,主要是高位接盤港股市場的權重股,比如騰訊,阿里,美團,小米等個股等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基金人士稱記者對比發現,在內地資金蜂擁南下的2021年1月下旬,正是騰訊控股股價達到歷史高位,去年1月25日騰訊控股大漲10.93%,2月18日上沖到750.668港元的高位,此后便一路下行,最低下探到400港元,最新報收478.8港元美團也是在去年2月中旬上沖460港元的歷史高位后一路下行,最新報收238港元另外,大消費股海底撈,農夫山泉等也大幅走低
因此,不少基金經理感嘆,2021年港股太難做中歐豐泓滬港深基金經理沈悅,羅佳明在去年四季報中寫道:回顧全年的港股市場,在我們過去十余年的港股從業經歷來說,也是非常罕見的一年銀華滬港深增長基金經理周晶也感慨:港股市場一系列‘灰犀?!L險的暴露也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對離岸市場投資機會的評估,必須充分考慮其與本土市場的對比,必須遵從更為嚴苛的價值投資標準,謹慎為之
不過,市場并不買賬,有專業投資者直接表示:感覺‘難做’是因為做錯了該人士還認為,港股是一個雙向市場,根本不存在難做的問題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