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跳槽季,金融街的人才也再次暗潮涌動了起來。
不過,與往年情況略有不同的是,今年金融職場人的心態略顯保守。在局勢并不樂觀的2023年,很多原本想上半年“動一動”的人,選擇了“蟄伏”。
“看了一圈機會,沒有特別合適的。”最近,一位在基金圈混跡多年的市場人士對鈦媒體APP說。當然,如果遇見不錯的坑,他也愿意見一見,至于是否過去,還需要綜合衡量很多因素。
“騷動”與“蟄伏”
在來這家公募基金之間,王康先后在幾家基金公司工作過。剛到這家基金公司,他一直在努力適應公司的狼性文化,直到他結婚、買房、生子,才漸漸穩定了下來。
從2015年到2023年,屈指一算,他竟然在這家公司待了8個年頭。期間,他也曾因為待遇、年終分紅等因素,想過跳到同行更富有競爭力的公司,但眼瞅著先人一步跳到頭部公募的同事和同行,不僅工作壓力山大,性價比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一度躁動的心,也漸漸踏實了下來。
很快,獵頭就給他安排幾場面試。一開始,他還挺亢奮,在前同事的私下聚會中,他還會透露,自己去某家基金公司面試的細節。比如,某某基金公司的HR,和他聊的特別投機,有種相見恨晚的雙向奔赴。
不過,談到過去后的職責和定薪,他就有點遲疑了。“對方始終含含糊糊,這讓我心里很沒底兒……”他說,如果不能在入職前談妥這些細節,一旦入職很可能陷入被動。
另外一家公募基金,在考察了他很久后,也希望他能以部門副總的職位邀他入伙。對方是一家國企,朝九晚五,看起來并不卷,對他來說,搞定業務不成問題,但他隱隱約約地感到,對方公司復雜的人事關系,有時候,這些業務之外的繁雜與虐心,會讓他更難適應。
于是,在見了幾家公募基金后,他最終選擇了“蟄伏”。
作為一位資源型的基金營銷人,如果放棄這家公司,那些前些年費心盤下來的銀行、券商等渠道,就拱手讓人了,即便有些關系能帶到另一家,但他不確定,那些是沖著平臺的,那些又是沖著他自己的。
一位金融獵頭眼里的機會
作為一名入行多年的金融獵頭,劉壯每年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咖啡廳度過的。
相比國外成熟的獵頭生態,國內獵頭市場并不成熟,往往一個高薪的職位背后,都有數家獵頭公司在為之四處張羅合適人才,而這一單能否最終成交,不僅取決于你對合適人才的熟悉和信任程度,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商務談判和關系伎倆上。
并不是所有的金融機構都愿意花錢雇獵頭,只有那些市場化的機構,擬錄用人為市場上很搶手的中高級人才,才能進入獵頭們的視野范圍。
很多時候,金融機構的老板們,自己也不清楚,想組建一個什么樣的部門,招聘一個什么樣的部門總監,這時候,獵頭需要將平時捕捉到的對標公司的公司架構了然于胸,然后與老板們一起設置目標人選的崗位職責和薪酬待遇,然后再從市場人尋找可以下手的“獵物”。
比方說,有基金公司想招一位公關負責人,老板希望能挖“四大報”出來的媒體人,但獵頭問了一圈下來,很多人并不輕易跳,要么出價很高,要么文化不對路。這時候,老板心有不悅,獵頭也需要和老板心理按摩,強扭的瓜不甜,不如直接從市場里找合適的人選。
于是,獵頭在老板的示意下,開始擴大范圍“廣撒網”。在某一招聘平臺,獵頭發布了職位信息,一下子就收到了一百多份簡歷。很多簡歷非常硬,學校、履歷,卷得要死,但合適的依然不多。
為了更好地了解應聘人,劉壯開始頻繁地約人見面。或金融街、或CBD,或望京,或應聘人的家附近,交流中,他發現,有的人很拿捏,一看到約他的不是老板,而是獵頭,就有點不耐煩;也有的人很實誠,他會向獵頭表示急于換工作的真實想法,也會坦誠現役公司的種種不如意。
人才暗涌背后的“晴雨表”
基金人才暗潮涌動,就像是一面鏡子,是該行業冷暖的“晴雨表”。
幾個月前,一位職業經理人放棄管理資產數千億的券商,投奔一家量化私募平臺。這位大咖的跨界跳槽,就像一顆引爆金融人才鏈條的導火索,他的崗位很快就被其他機構的人盯上。
最終,一位棲身媒體圈多年的競選者勝出,后者以舍棄了唾手可得的年終獎“裸辭”決心打動了面試者。
一個“坑”空下了,更多人瞄上了,然后又空出了更多的“坑”,急需物色合適的人選來填充……上半年,基金人才市場暗戰,就是以這樣一種方式默默上演,他們表面上看似風平浪靜,內心卻是波瀾洶涌。
在林林總總的跳槽案例中,有哪些草蛇灰線的規律可循?鈦媒體APP簡單總結如下:
其一:年輕、名校,越來越卷。有金融機構明確提出,部門正職85后,副職90后,基層最好95后。同時,對第一學歷也非常看重,前幾年是原則上985、211,到了2023年,已經成為招聘的底線,沒有商量余地。
其二,想挖的挖不動,結構失衡。有客戶看上一位市場化排名靠前的品牌負責人,對方在現役公司年薪100萬左右,但轉會的報價是200萬起。對方的說法是,“我現在這家,待得很舒服”。
其三,形勢不好,觀望情緒日盛。去年資本市場不好,很多人原本想等發了年終獎看機會,但考察了一番下來,很多人按下了蟄伏鍵,于是市場上的坑越來越少,流動性也越來越差。
其四,金融圈難混,有人出圈搞實業。金融圈降薪、監管越來越嚴,行業門檻提高,有一些原本準備死磕的金融人,放下了執念,開始尋摸機會去上市公司,有的人去了新能源產業鏈,有的人去了硬科技賽道。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