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在线播放_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_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久久_免费popnhub国产在线视频 - 美女被艹网站

金財晚報

金財晚報

當前位置:首頁>財經視點>

阿里公布10億綠債進展,同樣將時間節點設定為2030年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夏冰 發布時間:2022-02-09 21:19   閱讀量:8646   

最近幾天,阿里巴巴披露了《2021可持續發展債券》,公布相關債券的投入方向和成果進展。

阿里公布10億綠債進展,同樣將時間節點設定為2030年

據阿里巴巴集團,發債所得款項中,45.7%投入至能源效益項目,35.7%投入至綠色建筑項目,14.9%用于新冠疫情應對項目,其余用于可再生能源及循環經濟和設計元素。互聯網造車之火已蔓延至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

10億綠債已覆蓋12個ESG項目

2021年2月,阿里巴巴發行了為期20年的可持續發展債券,所得款項凈額約9.87億美元。

目前,該資金已全部用以支持12個ESG相關項目,覆蓋了能源效益,綠色建筑,新冠肺炎危機應對等領域。

在能源效益項目中,阿里巴巴將此次發債融得的4.51億美元,用于支持建設阿里云節能數據中心,并投入技術確保數據中心在低耗能和低污染條件下運行,如應用熱力回收供暖減少冬季消耗,使用液體浸沒冷卻技術更有效地吸收部件產生的熱量。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用于支持本次冬奧會的阿里巴巴張北數據中心,已成為國內第一個平均能源利用率小于1.2的數據中心。。

此外,在綠色建筑,新冠疫情危機應對,可再生能源,循環經濟和設計等項目,阿里巴巴將融資所得分別投入3.52億美元,1.47億美元,3600萬美元和100萬美元。

據阿里巴巴相關人士介紹,上述由債券籌集資金支持的12個項目,僅為阿里巴巴ESG項目中較具代表性的一部分,阿里巴巴會持續推進企業內部及其商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科技巨頭青睞碳中和

2021年被稱為碳中和元年事實上,最近幾年來科技企業正成為碳排放大戶,蘋果,Google,Facebook等海外科技巨頭早在此前就已設立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標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告訴銀柿財經記者:‘碳中和’蘊含比較大的發展機遇,符合當前數字普惠的大方向,也符合投資領域ESG責任投資的發展趨勢互聯網科技企業進入‘碳中和’領域,既是因為他們有需求,也是因為他們有技術,更是因為當前‘碳中和’符合互聯網科技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作為國內首家發行綠債的科技企業,阿里巴巴在2021年年底發布的《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動報告》中承諾,將在2030年前實現自身運營碳中和,協同生態上下游,共同實現碳排放強度較2020年減半,到2035年帶動生態累計減碳15億噸。

除阿里巴巴外,百度,騰訊等互聯網科技企業相繼宣布其碳中和規劃。

百度集團公布的碳中和目標中,同樣將時間節點設定為2030年在這個過程中,百度以2020年為基準年,計劃在已有綠色實踐的基礎上,在數據中心,辦公樓宇,碳抵消,智能交通,智能云,供應鏈等六個方面,全面構建2030年碳中和目標的科學實現路徑

2030年之后,百度將與生態伙伴一同實現負碳排放,助力我國2060碳中和目標的達成,助力實現全球溫升不超過1.5攝氏度的氣候目標。

2021年1月,騰訊宣布將啟動碳中和規劃,制定碳中和路線圖2021年4月,騰訊成立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并專門設立了碳中和實驗室,此后,該實驗室還推出以碳中和為主題的科普游戲《碳碳島》

為何碳中和大潮未至。9月27日,新京報記者在參觀“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展臺時注意到,多家科技企業展出了:輛百度和Apollo自動駕駛汽車的無人化研究成果,華為展出了CelesteSF5,百度和新石器聯合研發的無人卡車零售機器人阿里小滿驢也引起了不少關注。

根據騰訊2020年年報,公司已將人工智能應用于辦公建筑及數據中心的運營中,探索可再生能源的解決方案,旗下各類服務產品,如騰訊會議,騰訊云,游戲等都將助力實現減碳不過,雖然率先對碳中和作出響應,到目前為止,騰訊仍未公布明確的碳中和規劃及目標同時,除少數幾家明確提出碳中和規劃的企業外,大多數科技公司只是積極表態,但尚未落到實處

對此,盤和林指出,國內科技企業多是互聯網企業,諸如特斯拉那樣的新能源科技類型的企業比較少,互聯網企業擁有自身的資源稟賦,這些稟賦和‘碳中和’的交集比較少互聯網企業也不習慣于重資產運營,而‘碳中和’領域,無論是風光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還是節能減排,都是重資產,互聯網企業在進入‘碳中和’之前需要評估自身資源稟賦,有的放矢地進入‘碳中和’

當前互聯網科技公司有進入‘碳中和’領域的訴求,也有資金,盤和林表示,但未來互聯網科技企業進入‘碳中和’還要和該領域傳統技術型,制造型企業結合,從平臺轉向工廠,互聯網科技企業有一個適應過程。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mangren

財經視界

財經圖文

熱門推薦

金財晚報僅作為用戶獲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 投資需謹慎。

網站地圖

Copyright 2018- 金財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 備案號:蜀ICP備1301046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