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一款眼鏡,就能翻譯眼前所見內容,或以第一視角拍攝生活精彩瞬間,原本在科幻大片中出現的場景,目前已經被AI眼鏡帶到了現實。
1月7日至1月10日,被稱為全球科技春晚的CES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召開。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AI眼鏡站到了聚光燈下,百鏡大戰正式爆發,歌爾股份、雷神科技、仙瞬科技以及TCL科技旗下的雷鳥創新、億道信息旗下的億境虛擬等企業均攜帶最新的智能眼鏡相關產品參戰。
2024年以來,華為、小米、百度、魅族、蘋果、三星、谷歌等大廠紛紛布局AI眼鏡賽道。據VR陀螺初步統計,今年CES的AR/VR/XR板塊里中國企業參展數量高達59家。從消費端來看,AI眼鏡尚未大規模普及,但在本屆CES上,AI眼鏡熱潮已經被提前引爆。
IDC中國研究總監潘雪菲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預計2025年全球AI眼鏡市場出貨量為1280萬副,同比增長26%,中國AI眼鏡市場出貨量為280萬副,同比增長107%。
AI眼鏡賽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熱鬧過,幾乎在一夜之間,從互聯網廠商到手機廠商都在布局AI眼鏡。雷鳥創新創始人兼CEO李宏偉表示。
在本屆CES上,雷鳥創新發布了和博士眼鏡聯合研發的雷鳥V3 AI拍攝眼鏡,起售價為1799元。該產品搭載了獵鷹影像系統、阿里旗下的通義千問獨家定制大模型等多個創新技術,成為了集相機、AI識別、耳機、眼鏡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新物種。
作為集成了翻譯、拍照、視頻錄制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產品,AI眼鏡被視為人工智能技術在消費電子領域落地的重要載體,成為AI智能終端市場的突破口,引得各大廠商玩家加速布局。
潘雪菲表示,目前AI眼鏡市場玩家主要分為四大類,互聯網廠商、大型智能硬件廠商、科技創新廠商和傳統眼鏡廠商,這四類玩家各自都具有一定優勢。
例如Meta、百度等互聯網廠商,在大模型和軟件應用生態上具有優勢;大型智能硬件廠商,有成熟和豐富的硬件定義和設計經驗以及完整的生態系統和健全的渠道體系;雷鳥等科技創新廠商,更加專注在AR/VR等頭戴設備等解決方案和場景深耕;傳統眼鏡廠商,在渠道上更加貼合眼鏡受眾,很多都選擇與科技廠商通過合作達成優勢互補。潘雪菲稱。
從出貨量來看,2024年AI眼鏡在中國市場消費量僅百萬量級,和出貨量數億部的智能手機和出貨量數千萬臺的智能平板相比,該行業仍在發展初期。中信證券研報認為,AI眼鏡供應鏈的業績釋放元年可能最早在2026年。目前AI眼鏡板塊仍處于主題投資階段。
但IDC預計,2025年AI眼鏡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將實現翻倍式增長。這背后,AI眼鏡廠商需要跨越成本和生態兩座大山。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