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彈財經
段楠楠
馮羽
倩倩
頌文
2021年以前,由于資本的追捧,生物醫藥企業掀起了赴港上市的熱潮。隨著資本的退潮,2022年及2023年赴港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減少了許多,且上市融資難度遠超以前。
不少生物醫藥企業甚至四度遞表,仍未能通過港交所聆訊。在此背景下,江蘇荃信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10月3日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計劃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此次遞表是荃信生物一年內二度遞表。
有意思的是這家2015年成立的生物醫藥公司目前產品并未實現商業化,公司未能產生任何主營業務收入。在資本退潮以及公司商業化進展較慢的影響下,荃信生物想要順利上市并不容易。
1、獲投3.7億元,創始人與“大金主”關系匪淺
招股書顯示,荃信生物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專注于自身免疫及過敏性疾病生物療法的臨床后期階段生物科技公司。
提起荃信生物,必然繞不開公司創始人裘霽宛。1993年裘霽宛畢業于上海復旦大學遺傳學和基因工程學專業,畢業后裘霽宛加入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并開啟了在這家公司長達11年的工作。
2004年裘霽宛從九源基因離職,從該公司離職后裘霽宛曾短暫加入過抗體試劑研發、生產的生物醫藥公司杭州宜康,并在該公司擔任副總經理。
在該公司離職后,裘霽宛在2005年創辦了江蘇泰康及其兩家子公司杭州基偉以及泰州貝今。江蘇泰康及其子公司主要從事基因藥物生產與研發。經營多年后,2015年裘霽宛出售了江蘇泰康。
在接受采訪時裘霽宛曾表示,第一次創業讓自己獲得了不菲的經濟報酬。在出售江蘇泰康后,裘霽宛又在同年創立了荃信生物。
由于在業內耕耘多年,且第一次創業大獲成功,成立不到一年時間荃信生物便獲得1.2億元A輪融資。
在隨后幾年中,荃信生物又獲得洪泰基金、經緯中國、華東醫藥等國內多家知名機構投資,荃信生物估值也從2015年的8000多萬元上漲至2022年的35億元以上。
在眾多投資方中,華東醫藥可謂是公司“大金主”。2020年華東醫藥子公司中美華東投資3.7億元,拿下荃信生物超20%的股權。
作為國內大型醫藥公司,華東醫藥與荃信生物創始人裘霽宛有著頗深的淵源。裘霽宛在1993年至2004年長達10多年的時間內,均供職在華東醫藥子公司九源基因旗下,說裘霽宛是華東醫藥的“老兵”一點都不為過。
華東醫藥大手筆投資荃信生物除對公司創始人裘霽宛知根知底外,更多還是看重荃信生物在自身免疫領域的研發布局。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披露的數據,在醫藥生物領域,自身免疫是僅次于腫瘤的第二大市場。荃信生物所研發的藥物主要集中在皮膚領域。
這正是華東醫藥發力的方向之一,在2022年年報中華東醫藥表示,要持續加大在ADC領域差異化縱深布局,而投資荃信生物正是華東醫藥布局ADC產業鏈的重要一環。
背靠華東醫藥,荃信生物好處自然不少。荃信生物創始人裘霽宛表示,與華東醫藥很合拍,談判也很順利,2020年5月份開始接觸,8月份就達成了合作。
在招股書中,荃信生物也表示,未來將利用知名藥企資源網絡,為以后藥物商業化做好準備。另外,中美華東在慢病管理領域深耕30年,有一支成熟的團隊和強大的銷售網絡。未來在產品商業化上,公司只需要組建小型內部商業化團隊即可。
2、持續虧損,公司產品尚未商業化
背靠華東醫藥,荃信生物在資金以及銷售渠道上會比同類型公司具備一定優勢。不過這并未改變公司持續虧損的尷尬處境。
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前五個月,荃信生物經營虧損分別為1.69億元、2.94億元、2.16億元,在不到三年時間內荃信生物累計虧損超6.7億元。
對于公司虧損,荃信生物給出的解釋是,由于公司產品未能實現商業化,且研發創新藥物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費用,前期需要大量的資本開支,導致公司持續虧損。
2021年至2023年前五個月,荃信生物研發開支分別為1.52億元、2.57億元、1.43億元,分別占公司經營開支比例為75.7%、77.1%及63.7%。
大量的研發支出也是荃信生物持續虧損的核心原因,不過即便公司保持著高昂的研發支出,但旗下產品商業化進程依舊不盡如人意。
截至2023年9月30日,荃信生物擁有兩款核心產品分別為QX002N及QX005N。其中QX002N是一款處于臨床3期的一種靶向IL-17A的高親和力單抗,主要用于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及狼瘡性腎炎(LN)的IND批準。目前該款藥距離正式商業化仍十分遙遠。
從目前臨床3期數據來看,荃信生物在研產品QX002N應答率跟競爭對手同類型產品相近。
但目前競爭對手諾華同類型產品已經進入醫保,同類型產品已經大幅降價。對于荃信生物QX002N產品而言,還未實現商業化就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考慮到前期該產品高昂的研發支出,公司該項產品要想收回成本難度較大。
荃信生物另一款核心產品為QX005N是一種阻斷IL-4Rα的單克隆抗體,主要用于治療特應性皮炎(AD)、結節性癢疹(PN)、哮喘等病癥。該款藥目前最快的進度也僅為臨床2期試驗,距離正式商業化非常遙遠。
且該款藥目前競爭十分激烈,僅國內就有恒瑞醫藥、康諾亞、康方生物等企業參與研發生產。對于荃信生物而言,要想QX005N產品在眾多競爭者當中脫穎而出,必須在開發速度、實質療效、產品成本方面領先競爭對手。
不然在產品效果趨同影響下,荃信生物QX005N想要與恒瑞生物等醫藥巨頭競爭,將十分困難。
除兩款核心產品外,公司還有其它7款管線候選藥物,其中QX001S大概率是荃信生物首個商業化藥物。
該產品在2023年8月申請上市,該款藥主要用于治療牛皮癬。目前該類型藥品在2022年納入醫保,但價格較高,擁有一定的市場空間,該款藥物成功上市預計將給荃信生物帶來收益。
不過對于荃信生物而言,實現產品商業化并非當務之急。如何推動公司盡快上市,獲得融資維持日常經營才是荃信生物目前最迫切的事情。
3、資金壓力大、行業發行遇冷,公司上市難
由于公司產品尚未實現商業化,公司成立至今日常經營所需現金均來自外部融資。成立至今,荃信生物累計融資金額接近13億元,但由于連年虧損,公司資金狀況并不富裕。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5月31日,荃信生物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3.64億元。從過去幾年公司經營業績來看,3.64億元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夠公司1年半左右的虧損。
考慮到公司核心產品距離正式商業化仍非常遙遠,且實現商業化后能否盈利猶未可知,荃信生物資金壓力巨大。
面對公司資金狀況,荃信生物在招股書中坦言,過去幾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持續流出,未來也無法保證經營性現金流回正。
此外,公司現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不足以支撐公司所有管線產品實現商業化。公司需要依賴債務融資、合作及授權或其他途徑獲得融資,倘若公司無法取得外部融資,將對公司經營和財務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因此,此次能否在港交所順利上市對于荃信生物而言至關重要。
港交所對于產品未實現商業化的醫藥生物企業有以下幾點要求:一是公司至少有一款核心產品;二是專注于核心產品研發,上市前至少12個月從事核心產品的研發;三是上市市值不得低于15億港元且營運資金足夠支撐公司未來12個月以上的開支。
從荃信生物現有情況來看,上述幾項條件公司完全滿足。不過由于近兩年生物醫藥在資本市場遇冷,赴港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不論是數量還是募資規模較前幾年都有明顯下降。
截至2023年10月18日,在港股排隊等待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超過20家,其中圓心科技等企業四度遞表仍未能通過聆訊。而二度、三度遞表的醫藥生物企業更是超過10家。
證券時報曾報道,醫藥生物企業上市難主要因為前些年生物科技企業在一級市場一度受到追捧,導致上市前估值過高,使得相關企業很容易出現估值倒掛的情形,因此現階段投資者對于新發行的醫藥生物企業認購情緒并不高。
截至2023年9月,已經上市的9家生物醫藥企業中,網上發行有效認購倍數大部分在1倍至5倍,只有美麗田園醫療健康達到22.12倍。這說明投資者通過孖展融資來打新的意愿不強。
雖然在沒有任何產品實現商業化的背景下,荃信生物就獲得超過35億元以上估值,但由于核心產品競爭激烈,即便產品成功上市,未來商業化前景也不明朗。在生物醫藥行業整體發行遇冷的背景下,荃信生物想要成功IPO并不容易。
*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