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熱度不減,而6G技術也正在成為行業的全新焦點。
“6G是通感算智深度融合、天地一體全域覆蓋的移動信息網絡,在5G發展演進的基礎上,提供通信、感知、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安全等一體融合的多維能力服務體系,是各前沿技術的集中體現,”6月29日,在2023中國移動6G協同創新論壇上,中國移動副總經理高同慶指出,“將帶動更多跨領域的協同創新,促進經濟社會和行業高質量發展。”
而在6月28日正式開幕的2023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6G亦是高頻關鍵詞。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趙志國在大會上表示,當前5G新技術蓬勃發展、6G已漸行漸近。“目前,信息通信技術正加速演進,我國要持續夯實基礎、積極探索6G關鍵技術、深化融合應用等,持續激發全球數字經濟活力。”
6G技術研發腳步漸行漸近,未來又將為行業帶來怎樣的想象空間?
關鍵節點
隨著ITU明確6G愿景與指標體系,同時工信部全球率先將6GHz用于5G/6G系統,當前6G技術的發展正迎來關鍵節點。
近日,國際電聯如期完成了《IMT面向2030及未來發展的框架和總體目標建議書》。《建議書》指出,面向2030及未來的6G系統將推動實現包容性、泛在連接、可持續性、創新性、安全性、隱私性和彈性、標準化和互操作、互通性等目標,支撐構建包容性的信息社會,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建議書提到,6G將實現人、機、物的連接,實現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的連接,同時,有望將感知和人工智能等能力融合到網絡中,成為承載新用戶、賦能新應用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6G用戶和應用將呈現泛在智能、泛在計算、沉浸式多媒體和多感官通信、數字孿生和虛擬世界、智能工業應用、數字健康與福祉、泛在連接、傳感和通信融合、可持續性等九大趨勢。
需要注意的是,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頻率劃分規定》,將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在本次新版《規定》中,工業和信息化部率先在全球將6425-7125MHz全部或部分頻段劃分用于IMT(國際移動通信,含5G/6G)系統。工信部表示,此舉有利于穩定5G/6G產業預期,推動5G/6G頻譜資源全球或區域劃分一致,為5G/6G發展提供所必需的中頻段頻率資源,促進移動通信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在本次MWC上海上,運營商企業也同樣頗為關注6G的技術演進。“雖然我們正在全面推進5G技術的發展,但6G我們也需要同步推進諸多方面的研發,要聚焦逼近‘香農極限’的下一代通信技術重點的領域,加強基礎理論的研究,突破新型網絡架構、通感算一體、智慧內生等關鍵技術,持續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創新。”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指出。
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則表示,5G核心技術攻關為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礎,中國電信正在體系化地開展6G至簡網絡架構創新,重點研究近域蜂窩融合、空天一體化等關鍵核心技術,與標準組織、產業伙伴緊密合作,推進制定全球統一的6G國際標準。“最近ITU通過了6G框架和總體目標建議書,這是全行業共同努力的結果。”
“6G技術正在迎來關鍵節點。”在2023中國移動6G協同創新論壇上,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王曉云指出,移動通信十年一代,當前ITU明確6G愿景與指標體系,工信部全球率先將6GHz用于5G/6G系統,6G研發進入加速期。
需要注意的是,相較于5G技術而言,6G技術無論是研究啟動或是框架確定,其時間節點均大大提前。以十年為周期,6G技術研究啟動相較5G技術提前5年,6G框架及建議書確定時間提前2年,6G頻率規劃提前4年。在王曉云看來,這一方面說明業界愈發重視6G技術,另一方面也意味著6G的技術演進相較5G越來越復雜。
王曉云指出,如果將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分為框架及總體目標發布、標準啟動(M2)、標準凍結(M3)、網絡試驗(M4)、商用落地(M5)五個階段,當前6G技術介于M1與M2之間,預計標準啟動階段將在2023年至2025年。
“當前6G還在起步期,預期未來頭部通信企業將圍繞6G技術標準展開深度博弈和競爭。”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指出。
三重挑戰
6G技術正在持續演進,未來應用場景亦值得期待。
《建議書》提出,在典型場景方面,6G在5G三大場景基礎上增強和擴展,包含沉浸式通信、超大規模連接、極高可靠低時延、人工智能與通信的融合、感知與通信的融合、泛在連接等6G六大場景。
王曉云指出,6G六大典型場景涵蓋“覆蓋全域化、性能沉浸化、要素融合化、網絡平臺化”特征,未來網絡將從通信服務向信息服務轉變。
其中,性能沉浸化意味著5G三大場景的增強,要素融合化意味著AI與通信的融合、感知與通信的融合,覆蓋全域化意味著泛在連接。網絡平臺化則是基座所在,亦即網絡成為聚合相關業務能力的“平臺”,供需動態匹配,為用戶提供多樣化的移動信息服務。
“個人認為,一方面在于提高高性能互聯網的覆蓋力,比如衛星互聯網通信,另一個是多功能通信網絡,比如網絡不僅僅解決通信問題,也提供算力,優化通信網絡能源供給。”盤和林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
與此同時,王曉云表示,當前6G技術創新也同樣面臨“三重挑戰”。首先,隨著通信容量逼近香農極限、摩爾定律接近極限以及場景需求更加細致多樣,6G技術需要原創技術突破;其次,6G技術也需要融合技術創新,包括AI與通信、感知與通信的融合。此外,6G技術創新也同樣需要網絡拓展持續創新。
面對6G技術創新的諸多挑戰,運營商也在持續探索。29日,中國移動正式發布6G公共試驗驗證平臺,將為產業合作伙伴提供開放的、場景化的聯合研發和試驗環境,支持各種新型業務和應用場景的驗證,降低6G關鍵技術研發門檻,加速原創技術突破,推動產業形成共識,助力形成全球統一6G標準。
同時,中國移動還發布了“6G協同創新樣機平臺成果”,將深度協同各方合作伙伴,持續加強6G技術聯合攻關,推動6G產業融合發展;發布“天行者低空經濟先驅行動計劃”,希望產業各方凝聚力量、攜手創新。
“6G的挑戰很多,當前通信網絡接近物理極限,未來6G網絡需要打破現有通信網絡發展框架和模式。”盤和林指出,“我認為6G研發應該圍繞應用場景,為應用場景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微觀網絡技術的發展,才是6G發展的重點。”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