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自動駕駛之眼的車載激光雷達有望逐漸成為車載雷達的主力據荷西汽車研究院統計,2022年上半年,國內乘用車新車安裝激光雷達數量達到2.47萬臺,超過去年全年預計今年安裝的激光雷達總數將超過8萬部
激光雷達包含大量的光學和電子元件永新光學,總部位于浙江寧波,生產銷售激光雷達光學元件2021年拿下多個客戶,拿下10多個定點合作項目,相關業務收入超千萬元
財聯社記者最近幾天走訪永新光學時了解到,該公司已將激光雷達作為戰略業務,并成立了獨立的銷售部目前激光雷達訂單充足募集資金投資的激光雷達組件項目將于2025年達到800萬/片的產能
據永新光學總干事Xi·彭靜介紹,永新光學的主要業務分為光學顯微鏡和光學元件兩部分,主要業務領域有四個,分別是光學顯微鏡,條形碼掃描機器視覺,激光雷達和醫療光學。
激光雷達今年迎來放量。
目前主流的激光雷達供應商有法雷奧,速騰聚創,Luminar,何塞科技,Innovusion途達通,Innoviz等永新光學先后與Innoviz,何塞,Innovusion途達通等企業達成合作2022年,伴隨著許多客戶進入量產,激光雷達性能的貢獻將明顯增加
激光整機廠商的擴張將帶動上游元器件廠商實現放量增長上述廠商中,何塞科技投資近2億美元的麥克斯韋超級工廠將于2022年下半年全面投產,年產能超過百萬臺,大通與盛駿電子合作,第二條生產線將于2022年投產,產能2萬臺/月,8月初,Innoviz宣布獲得了大眾汽車40億美元的激光雷達訂單
目前激光雷達的主流技術方案是半固態方案,包括轉鏡和MEMS微振鏡等,并且公司可以為上述方案提供光學元件Xi·彭靜提到,公司的激光雷達客戶除了客車以外,還擴展到了軌道交通和工業領域
美聯社記者注意到,永新光學的合作客戶北星光子表示,今年將量產全球首款聚焦軌道交通行業的激光雷達。
日前,永新光學拍賣了21435平方米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公司購買的土地主要集中于主營業務,為未來擴張或新項目建設提供充足的產能用地,有利于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據招商證券預測,基于蔚來ET7,小鵬G9等熱點車型的交付情況,預計2022年車載激光雷達出貨量為15萬部,2023年為30—60萬部,興業證券預計2022年激光雷達出貨量將達到25萬臺,德邦證券提到,根據目前官方公布的近30+車載項目計算,預計22年將有50—60萬部激光雷達上艦,明年3—4倍增速有望達到200—300萬部。
顏告訴財聯社,現在船上激光雷達的市場單價從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有業內人士提出,在現有技術路線的基礎上,供應量增加后會壓縮成本伴隨著國內競爭的激烈,廠商為了擴大市場份額會打價格戰,這將推動價格進一步下降這意味著產業鏈中主要供應商的成本控制將決定競爭優勢
目前,公司如虞舜光學,蘭特光學,水晶光電,聯創電子和天府通信已經布局了激光雷達。
高端顯微鏡的收入持續增長。
顯微鏡業務是永新光學的起步業務,多年來業績穩定2021年,公司顯微鏡業務增長約19%,高于行業平均增速,毛利率超過37%,高于行業平均毛利率
在公司展廳,財聯社記者看到了江南,NEXCOPE,NOVEL等公司的自主品牌去年公司高端顯微鏡品牌NEXCOPE收入6000多萬元,占顯微鏡總收入的20%以上,其中整機銷售2100臺,銷售收入4200萬元,產品價格約2萬元/臺
美聯社記者了解到,永新光學的實驗室和科研高端顯微鏡的毛利率高于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顯微鏡今年高端顯微鏡收入將較去年大幅增長,顯微鏡板毛利率有望進一步提升此前,公司顯微鏡的毛利率由2016年的29.7%上升至2021年的37.5%
公司光學顯微鏡募投項目今年已達產,新增3萬臺生物顯微鏡和工業顯微鏡,用于科研和醫療公司現有總產能約為每年10萬種生物顯微鏡和工業顯微鏡
高端光學顯微鏡的市場主要分布在德國和日本德國以蔡司,徠卡為代表,日本以尼康,奧林巴斯為代表據統計,這四家公司占據了世界顯微鏡市場的大部分市場份額永新光學與蔡司,徠卡,尼康合作多年,代工產品都是低端產品
海關數據顯示,2021年,顯微鏡出口數量遠高于進口數量,但出口金額遠低于進口金額,這說明中國顯微鏡出口的大部分是低端產品,進口的大部分是高端產品據儀器信息網統計,2021年,全國502所高校,科研院所等平臺擁有共焦顯微鏡約1500臺,總價值近40億元徠卡,蔡司,奧林巴斯,尼康和安道爾的外資占了近90%在這個市場上,國產替代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