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6 日,AR 品牌 Rokid 在杭州未來科技城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了 2023 Rokid Jungle 新品發布會,率先發布了消費級 OST 個人空間計算平臺 Rokid AR Studio。
比如,他們在 2021 年 9 月推出的 Rokid Air 智能眼鏡在年初實現了 6 萬臺全部售罄的戰績。目前,Rokid 與 Xreal、雷鳥創新、INMO 影目并稱為“AR 四小龍”。
乘著 XR 產業重新火熱的東風,Rokid 在消費市場風頭正勁。另一方面,這家公司也頗受資本青睞。根據天眼查的信息,從誕生至今 Rokid 已經累計完成 10 輪融資。僅僅是去年一年,就完成了 4 輪約 13.59 億元的融資,“吸金”能力驚人。
一面是資本追捧,一面是產業復蘇浪潮,Rokid 的前進之路似乎是順風順水。不過,光鮮之下,亦有隱憂。
XR 降溫,AR 消費場景和生態還不成熟
在經歷兩年的狂熱后,穿越低谷而復蘇的 XR 產業,眼下似乎又要歸于冷靜。
根據國際市場調研公司 IDC 的數據,2023 年第一季度 AR / VR 頭顯全球出貨量大幅放緩,整體市場同比下降 54.4%,而且 2022 年全年的出貨量,也有同比 20.9% 的降幅。
行業頭部大廠的動作也是晴雨表。比如去年業界巨頭 Meta VR 銷量下滑,影響到上游產業鏈公司股價閃崩,以及隨后的漲價、裁員風波。
此后,備受關注的騰訊 XR 業務也陸續傳出負責人離職、項目調整、裁員的消息;快手元宇宙負責人離職、項目暫停;微軟解雇大批元宇宙應用的員工;字節跳動旗下的 Pico 也開始對團隊進行“優化”……
元宇宙降溫、XR 再度遇冷的背景下,身處其中的 AR 市場也有諸多不確定性。首先是 AR 本就小眾,以群智咨詢的數據報告來看,2022 年全球 VR 頭顯出貨量 970 萬臺,而 AR 頭顯出貨量僅約 34 萬臺。
雖然這幾年 AR 設備出貨量一直在保持增長,但過小的基數仍然說明這個市場目前還遠未成熟。
比如說在消費端的應用場景上,目前絕大部分 AR 眼鏡說白了都是一塊可隨身攜帶的“投影儀”,而且需要連接手機、PC、主機等才能工作,自己沒有算力,相當于投屏配件,應用很單一。
而在投屏內容方面,則主要集中在觀影和玩游戲兩個方面。觀影大多數內容來自于愛奇藝、騰訊、優酷等第三方影視品牌,AR 原生內容很缺乏。游戲也是如此,不僅數量屈指可數,種類上也多是休閑類小游戲,像《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玩家覆蓋量大的,都沒有對應的 AR 版本。
在技術方面,目前被普遍認為是 AR 終極顯示方案的 MIcroLED + 衍射光波導方案距離真正的大規模量產還有較長的路要走。而且除了顯示,VR 設備若要能獨立工作,需要在芯片層面解決續航、發熱和性能的平衡問題,同樣也是一項艱巨的挑戰。
也就是說,AR 設備在產品和技術上距離真正的成熟,還比較遙遠。
至于 B 端,包括 Rokid 在內的不少 AR 廠商在切入消費端之前,已經在 B 端有所建樹,但也就是僅此而已。以目前 AR 設備的產品和技術,工業政企市場還有太多場景難以被開發,AR 在 B 端的應用主要還是遠程培訓、教育、展陳這類容錯率高的場景,一切還是要等待產品技術和應用生態的成熟。
除此之外,AR 在 B 端的應用短期內還會面臨企業在成本和需求之間的權衡。因為大規模普及 AR 背后不僅僅是一次性采購的成本,還有后續的軟件維護、硬件維修等成本,這與當下降本增效的大環境不符,更何況很多關鍵行業考慮到知識產權和商業機密等因素,也會排斥 AR 眼鏡拍攝。AR 在 B 端的普及,遠比想象中困難。另外,巨頭廠商在 B 端的影響力和接受度,較創業公司會更勝一籌。
行業整體的遇冷,AR 產業當下的不成熟,行業內所有玩家都需要審慎面對。Rokid 自然也不例外。
Rokid 的優勢和機會,在哪里?
作為目前國內 AR 市場的代表性品牌之一,Rokid 自身也是存在優勢的。
首先,Rokid 本來是一家 AI 獨角獸公司,在切入到 AR 市場之前已經在智能音箱領域有所建樹,并且能夠自研 AI 語音交互芯片,就像 Rokid 創始人祝銘明過去曾經強調的:“我們做的不止是 AR,而是人機交互”。
而未來,AR 與 AI 的結合會是相當緊密的,因為 AR 終歸是叫“增強現實”,需要和現實進行密切的融合與交互,這個過程中對環境的理解和感知,就必須用到 AI。傳統的 AR 公司都更多專注于光學,在這一點上,Rokid 有天然優勢。
比如這次發布的 Rokid AR Studio 平臺中,Rokid Station Pro 就能通過攝像頭捕捉和基于分區的 ATW / PTW 低延遲渲染,單目 SLAM 可實現厘米級精度,精準感知物理空間;而依靠優化算法和 XR2 + 的硬件加速,利用高精度實時圖像傳感器對 3D 手勢進行位置捕捉,同時通過低算法延遲滿足手勢追蹤的實時性要求,完成 3D 手勢交互,這些都需要 AI 與 AR 技術的緊密結合。
這些背后是 Rokid 自研的全空間化 AR 操作系統 YodaOS-Master,它從芯片優化、硬件設計、軟件架構、AR 算法還有創作工具等諸多方面都做了升級,也為開發者提供了從硬件、基礎層、平臺層到應用層的全鏈路服務。
從設備到系統到工具的全鏈路布局,從人機交互體驗的角度來說,無疑是重要而且必要的,如果 Rokid 能夠持續積累沉淀并取得成功,相信會成為他們區別于其他“AR 設備”廠商最顯著的優勢之一。
市場競爭加劇,Rokid 有強敵
Rokid 有優勢,但同時也有隱憂,除了行業整體的不確定性,Rokid 自身也在面臨更緊迫的競爭。
根據艾瑞咨詢對 2022 年國內消費級 AR 眼鏡線上平臺銷售情況的統計,雷鳥創新、Xreal 和 Rokid 分別位列前三。
另據市場調研機構洛圖科技發布的 2023 年二季度數據,中國 AR 線上市場 TOP3 品牌分別是雷鳥創新、XREAL、Rokid,其中,雷鳥創新第二季度以 39.1% 的份額位居線上市場首位;Xreal 的份額為 32.2%,排在第二;Rokid 以 18.9% 的線上市場份額排在第三。
從兩家調研機構的報告來看,前三甲占據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而且開始呈現頭部聚集狀態。位居第三的 Rokid 想要超越前兩名對手,會越來越難。
首先是排名第一的雷鳥創新,他們由巨頭 TCL 孵化,在 2021 年成立,創立之初就拿出了很有突破性的行業首款雙目全彩 MicroLED 全息光波導 AR 眼鏡。他們的消費級產品雷鳥 Air 和雷鳥 Air 1S 在 2022 年發布,直接幫助他們取得第一的成績。
今年 CES 期間,雷鳥創新又推出了新一代智能眼鏡雷鳥 X2,它最大的看點是采用了目前最優的雙目全彩 MIcroLED + 衍射光波導的方案,具有突破性意義。
可見,雷鳥創新領先的技術功底和創新能力,無法忽視。
另一位對手 Xreal 來頭也不小,他們在全球 AR 市場是妥妥的第一名。根據 IDC 的 2022 年 AR / VR 報告,Xreal 以 9.8 萬臺的成績成為 2022 年全球 AR 行業出貨量最大的品牌,Nreal Air AR 眼鏡還是全球首款突破 10 萬臺量產的消費級 AR 眼鏡。
需要注意的是,Xreal 在去年之前主要聚焦的都是海外市場,去年才在國內正式上市產品。也就是說,無論雷鳥創新還是 Xreal,在國內市場的耕耘時間其實都要短于 Rokid。
除了雷鳥創新和 Xreal 這兩大強敵,Rokid 還要面對的是華為、小米、OPPO 等加入戰局的手機廠商。例如華為在 2022 年底才發布并預售首款智能觀影眼鏡 Vision?Glass,在易觀分析的 2022 年 Q4 國內消費級 AR 眼鏡主要線上平臺的市場份額統計中,華為就以 7.5% 的比例排到第四,勢頭很猛。
而且,眼下 AR 眼鏡產品往往需要連接智能手機,當手機廠商殺入后,一定會優先將自家的手機和眼鏡產品進行適配,在體驗和功能等方面相較第三方產品都會有優勢。
除了越來越嚴苛的競爭環境,Rokid 自身在產品上也需要表現出更顯著的領先和優勢。
比如在這次發布會之前,今年三月推出的 Rokid Max 就被網友指出相比 Rokid Air 升級幅度有限,主要提升就是屏幕刷新率和虛擬投屏尺寸上,近眼光學設計方面像 MTF、eyebox、出瞳距離等關鍵信息在發布會上都沒有披露。而根據各大評測博主的反饋,不止一家表示 Rokid Max 在畫面顯示上存在邊緣區域明顯模糊的問題,而且雖然 Rokid Max 支持 0-600 度的屈光度調節,但不能調節瞳距,所以有些用戶可能會看到畫面重影的問題。
至于這次發布的 Rokid AR Studio,雖然確實在 YodaOS-Master 系統加持下,單目 SLAM、3D 手勢識別等能力都讓人眼前一亮,但在套裝合計 8998 元的售價面前,最終消費者會給出怎樣的反饋,還是未知數。
AR 的市場還比較小,仍在孵化階段,對 Rokid 來說,未來仍有很多機會,但也是因為市場太小,容錯幾率太低,每一步都需要戰戰兢兢,謹慎對待。
結語
盡管我們認為 XR市場接下來的發展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但有一點應該很確定,就是 XR 的繁榮是必然的,只是時間問題。
對于身處其中的創業公司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能否等到這個時間的到來?
這是一個靈魂發問,Rokid 回答不了。
包括巨頭,其他品牌應該也難以回答。只是對于巨頭們來說,等不到那一天,也許只是一個項目的解散或暫緩,而對于創業公司來說,可能就是全部。
但是,對 Rokid 們來說,這個問題眼下或許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關鍵的是他們拼盡全力去積累的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能否去打通眼下的市場和商業模式,然后等風來。
相關閱讀:
《用芯片技術造屏幕,蘋果 Vision Pro 這塊屏有故事》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