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逐漸復蘇,導致國內外油價也出現了一些波動,前段時間國內油價剛迎來四連漲,達到了近 7 個月最高水平。不幸的是,預計下一次燃油價格調整時間為 8 月 23 日,油價大概率仍會上漲。
油價持續上漲,燃油車出行成本不斷增加,似乎,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最佳時間到了,但……
油車人的苦與淚,你們電車人不懂
先說結論,現階段燃油車的出行成本確實遠高于電動車。
以 A 常見的 A 級車為例,比亞迪秦 PLUS EV 百公里能耗 12.5kWh,按照每度電 1.5 元計算,百公里成本大約 18.75 元。
目前銷量前列的 A 級燃油車大眾朗逸,百公里油耗大約 6L,按照車主指南網公布的今日 92 號汽油平均油價 8.12 元 / L 計算,百公里成本大約 48.72 元,差距可不小。
不過我們也要考慮到,油價之所以高,并不全是汽油的問題,而是因為其中包含太多稅務。
一般來說,國內汽油稅主要有六種,包括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教育附加稅,以及地方教育附加稅。此外,汽油稅中還包含一項加入了“養路費”的燃油附加稅。
這些稅務累計起來,總金額超過油價的 35%。除去稅務,當前 92 號汽油平均價格也就 5 元左右。盡管出行成本仍然比純電動車高,但也在可接受范圍內了。
考慮到成本差異,當前同級別電車比油車普遍貴數萬元。以 2023 款秦 PLUS 為例,EV 420KM 領先型售價 12.98 萬元,而 DM-i 55KM 領先型售價 9.98 萬元。
這兩款車的其他配置基本沒什么差別,但價格卻相差 3 萬元,足夠加油 3700L,行駛 60000 公里。普通人日常上下班,一年 1 萬公里差不多足夠了,電車與油車的差價足夠 6 年時間的日常出行加油了。如果去掉汽油存在的各種稅費,差距還會更大,而且油車還不用考慮續航衰減。
當然,無論理由有多少,現在電車比油車出行成本低是不爭的事實。
更何況當前電動車價格不斷下調,近期剛迎來一波降價潮,再加上工藝日漸成熟、銷量逐步提高,車企能夠通過高銷量平攤成本,電動車價格逐漸接近油車是趨勢。
那么,是不是說現在已經到了購買電動車的最佳時機,可以放棄購買燃油車了?
未必,油車統治市場已有一個多世紀,除了油價,動力方面已沒有太多缺點。電動車作為剛剛走向大眾市場的產品,仍有許多不完善地方,不僅僅是汽車的軟硬件,相關規定同樣如此。如今全球各國為了支持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與節能減排,給出了太多福利政策,掩蓋了許多問題。
等到優惠期過去,電車面臨的情況可能比油車更嚴峻。
電車的未來,可能沒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當前電動車能夠熱銷,離不開相關政策的加持,一個免購置稅,一個綠牌免搖號,就能逼得一二線城市人優先選擇電動車。
然而,隨著電動車銷量逐年升高,各類優惠政策取消只是遲早的事。先說免購置稅,前段時間相關部門給出了最新政策,2023 年~2025 年,新能源汽車仍可享受購置稅減免,每輛車最高減免不超過 3 萬元。2026 年~2027 年,購置稅減半,每輛車最高減免額度不超過 1.5 萬元。
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2028 年開始,估計新能源汽車就無法享受購置稅減免了。
至于綠牌免搖號優勢,新能源汽車也無法維持太久了。事實上,很早之前就有網友呼吁油電同權,認為綠牌的存在嚴重危害汽車行業健康發展。今年 2 月底,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透露出已向相關部門提出藍綠牌合并意見,預計兩年內可以實行,力求油電同權。
的確,燃油車搖號主要是為了降低交通壓力,綠牌免搖號則是為了減少碳排放。然而新能源汽車銷量屢創新高,若不加以限制,難免加重交通擁堵。現在北京、上海等部分城市已在限制插混、增程式汽車上綠牌,新能源汽車搖號上牌只是時間問題。
這些還不是關鍵,新能源汽車面臨的最大問題其實是未來可能增加的出行成本。
電動車正在逐漸取代燃油車,可燃油車被淘汰后,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教育附加稅等稅務的虧空,又該在哪里找補呢?
顯然,這部分稅務必須由電動車補上,要么加在電價中,要么加在汽車的售價中。
不過電動車充電收費較為混亂,有公共充電樁、家用充電樁,還可以直接使用充電器接家庭用電慢充。因此從電價方面增收這些稅務較為復雜,可能需要相關部門與車企合作,在汽車端計算每次充入的電量,然后再額外向消費者收費。
之所以沒談將這些稅費加入汽車價格中,是因為該交多少難以確定,而且車輛售價太高,可能會打擊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積極性。或許,將這些稅費由保險公司代收,是一種可行的選擇。
總而言之,當前新能源汽車一片向好,是因為汽車行業的苦難都被燃油車扛著呢,等到燃油車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電動車難免需要扛起燃油車的重擔。
油價持續上漲對于燃油車是一次打擊,那么,趁著電動車還有免購置稅、免搖號特權仍在,現在到了購買電動車的最佳時間?
買車先別急,不妨做個等等黨
燃油車出行成本高、一二線城市可能需要搖號,似乎電動車真的是挺不錯的選擇,但需要注意的是,電動車實際上起步時間并不長,許多技術不完善。
要知道,海外燃油車平均大約 6 年換代一次,國內汽車行業競爭較為激烈,大約 4 年換代一次。今年初零跑汽車 CEO 朱江明就吐槽,電動車大約 2 年換代一次,車企無法接緊跟潮流就會落伍。
這么短的換代時間會導致汽車保值率迅速下降,而且換代車輛不是常規更新,升級點極多,體驗提升也會比較大,到時候想要換車升級,至少虧一半可不是開玩笑。
按照目前國內車企的規劃,固態電池明年量產,2025 年可以實現規模化商用,激光雷達成本不斷降低。預計 2025 年前后,高端電動車就會普及固態電池和激光雷達,2027 年左右,中低端車型大概率可以用上激光雷達,小概率能夠搭載固態電池。這些配置可以提升汽車的自動駕駛和續航能力,直擊當前電動車的痛點。
因此,小通的建議是,如果不是特別急著買車,可以考慮等一下。趕在相關政策變更前買車,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純電動車目前尚未能解決續航焦慮,如果真的想要買車,可以考慮既能搖號上牌、無購置稅,且沒有續航焦慮的插混、增程式汽車。
封面圖源:蔚來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