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崛起,交通先行。近日,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市交研院牽頭編制完成了《南沙區交通規劃優化提升及近期實施計劃》,以打造“灣區交通中樞、通江達海門戶”為目標,到2025年初步形成南沙與灣區城市“1小時交通圈”,2035年建成暢通南沙、貫通全市、直通灣區、聯通港澳、融通全球的灣區中心交通樞紐,實現“灣區30分鐘優質生活圈”“全球12小時航空經濟圈”“全球123快貨物流圈”。
5個維度打造“灣區交通中心”
目前,南沙基本建成“三橫四縱”高快速路、“一客一貨”鐵路通道以及“一高一普”2條城市軌道,南沙港集裝箱吞吐量居全球第五,南沙國際郵輪母港客運總量居全國第三。2022年南沙與灣區城市日均出行量77.6萬人次/日,同比增長8.6%,區域輻射能力進一步增強。與此同時,南沙區在暢通灣區、聯通港澳、互通全球等方面與國家、省市發展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綜合交通網絡布局仍需完善,互聯互通和網絡韌性還需增強,安全智慧綠色發展水平還要進一步提高。
《南沙區交通規劃優化提升及近期實施計劃》從面向世界、協同港澳、立足灣區、同頻廣州、服務未來等5個維度提出了具體任務與行動計劃,打造“灣區交通中心”,有力支撐南沙建設成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
南沙站概念方案圖
規劃13條高快速通道快速連接灣區6大國際機場
建設國內國際雙循環海上重要鏈接樞紐,謀劃與港澳合作共建港口設施,提升南沙港樞紐能級。多模式拓展港口腹地,組建廣州海鐵聯運平臺企業,打通海鐵聯運主環節,建設萬頃沙貨運站、國際海鐵聯運碼頭、南沙港站海鐵聯運示范園區等。規劃13條高快速通道快速連接灣區6大國際機場,實現45分鐘直連灣區6大國際航空樞紐,打造全球12小時航空圈。
陸海十通道直連,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構建南沙站、慶盛站雙樞紐直達港澳的高速鐵路網絡,圍繞灣區岸線的城際鐵路和高速公路通道,蕉門河東西兩岸往返內灣碼頭的專用水上航線,總體構成與港澳各5條交通聯系通道,實現30分鐘互達。
構建南沙十字高鐵和環灣城際軌道,塑造灣區重要樞紐。將中南虎城際、肇順南城際提升為高鐵,形成以南沙站、慶盛站為核心,全方位對外放射的高速鐵路、城際鐵路網絡,全面銜接區域國鐵干線通道,實現30分鐘直達灣區極點城市,1小時通達灣區其他城市。構建“四橫四縱”高快速骨架路網,快速通達灣區兩岸,加快獅子洋通道、廣澳高速改擴建等項目建設。暢通邊界交通微循環,推進洪奇瀝大橋、黃欖干線快速化改造等前期工作,促進區域高質量融合發展。
打造3條50公里健步、悅騎、樂跑慢道
完善貫通全市的快速直達交通系統。布局“三高三快”北向軌道通道,與廣州傳統城市中軸線、新城市中軸線、東部沿江發展帶以及外圍綜合新城均形成一高一快直達聯系,實現30分鐘互達。貫通“三高三快”道路走廊,加快黃埔至南沙東部干線公路建設、沙灣大橋改擴建、新洲立交改造等,加強南沙與市域重點組團快速聯系。
建設暢通南沙的綠色智慧交通示范。構建“一環七射兩聯絡”的300公里城市軌道網絡,支撐城市空間布局,規劃每萬人擁有城市軌道里程1公里,達到國際大都市軌道服務水平。構建 “一環六縱六橫”快捷骨架路網,完善南沙區快速干線交通系統,提高居民出行效率和城市運轉保障能力。打造具有濱海特色的3條50公里健步、悅騎、樂跑慢道,塑造慢行城市。打造全景式智慧交通,打造5大智慧交通示范區,實現“出行即服務”。強化重點地區交通保障,提升南沙灣、慶盛樞紐、南沙樞紐三個啟動區交通服務水平,支撐南沙全民文化體育綜合體地區開發建設。
杜娟 通訊員 穗規資宣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