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盡冰消,候鳥飛還沽上。拂綠津沽的春風一露面,就和轟鳴的產線、火熱的工地、繁忙的港口撞了個滿懷。這個春天,在渤海灣畔的北方經濟重鎮,電力、算力、運力率先“報春”,送來了經濟回暖向上的訊息。
電力“漲起來”
今年2月,天津用電量同比上升13%以上,制造業用電量同比上升約26%;正月初七至十五,天津日均用電量比去年同期增長超過10%……走進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能源大數據中心,一條條上揚曲線躍然屏幕之上。
“電力數據是‘敏感指標’,最能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景氣水平。”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數字化部監測分析處副處長劉寧介紹說。
漲勢明顯的電力之窗,透出工業制造業的盎然“春意”。
前兩月,天津最大鋼鐵企業新天鋼集團用電量同比增長近三成,滿載原料與成品的卡車在廠區排成長龍。
“今年我們新投產了一條主打高端鋅鋁鎂產品的生產線,現在5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轉,訂單已排到了5月。”天津市新天鋼冷軋薄板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亮話語中滿是驕傲。
天津市新天鋼冷軋薄板有限公司員工正在工作。
據介紹,天津的“老牌”優勢之一——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1月用電量同比上升約28%、2月用電量同比上升約43%。
循著數據,記者來到天津長蘆海晶集團有限公司所屬天津市長蘆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這家公司去年6月剛剛投產,現在產品供不應求。
“今年‘訂單攆著生產跑’,我們連春節都在加班加點趕。”看著高端化工新材料源源不斷下線,公司總經理白智勇頗為感慨。
十余年前,面對我國不少高端化學品受制于人的境況,白智勇和數十名科研人員下定決心攻關,在熬過困難重重的研發時光后,最終實現技術突破。
近期,這家年輕的化工企業準備再推進6個重量級創新成果的產業化工作,二期項目也在籌備中。“項目建成后,產值預計將達到目前的8到10倍。”公司董事長陳木義充滿信心。
算力“跑起來”
從數字算力中,也可一窺城市的創新活力。
位于濱海新區的國家超算天津中心內,新一代超級計算機能在一秒鐘內實現百億億次運算。每天,這里要完成超過15000項計算研發任務。
“相比去年,如今中心的算力利用率增長了近20%。”國家超算天津中心應用研發首席科學家孟祥飛說,人工智能訓練等新興領域對算力需求尤為強勁。
與國家超算天津中心遙相輝映的,還有坐落于中心城區的天津市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目前,天津市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達成意向合作算力空間超過120P,首批100P算力實現上線即滿載。
天津市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外景。
作為科技創新和產業數字化發展的重要依托,算力高速運轉背后是產業的智能升級。
步入天津海爾洗衣機互聯工廠,零部件進入全自動物流運輸系統后,被傳送至所需工序;設備與人工協同作業下,幾秒鐘一臺洗衣機即可完成下線。車間中央,實時更新的智慧“云圖”將各生產環節緊密聯結在一起,下線數量、產品質量等數據指標一目了然。
“有了人工智能賦能,洗衣機生產效率翻了一番。”天津海爾洗滌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郝興軍說,目前工廠還在通過數字化應用的持續升級,實現全面數字化轉型。
“數實融合”,正為設備賦智、為企業賦力、為產業賦能。
天津市工信局信息技術發展處副處長蔡飛說,近年來,天津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步入“快車道”,兩化融合發展指數不斷攀升,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運力“轉起來”
天津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里,密密麻麻的光標點亮了天津港電子海圖。
“一個光標就代表一艘船舶,光標越密就說明轄區內船舶越多。”天津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值班長任洪海說。
天津港太平洋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操作管理部經理李言也深有同感。“自年初起,作業船舶數量穩步增加,大家信心滿滿、干勁十足。”
隨著國內產業鏈、供應鏈需求上升,天津港在外貿碼頭也開設了內貿航線,實現“船到船”裝卸、“零等待”中轉。
貨輪在天津港聯盟國際集裝箱碼頭進行裝卸作業。
今年首月,天津港就迎來了“開門紅”——完成集裝箱吞吐量約173萬標準箱,同比增長超過7%。今年1至2月,天津口岸進出口總值達3092.6億元,同比增長19.1%。
繁忙的港口,一頭連著市場,一頭連著企業。
“如果進展順利,今年首個季度的出口貨值就相當于2021年全年的14倍。”談起公司發展,總經理史運昇十分振奮。
開年以來,天津以“十項行動”吹響了全力搶發展、拼經濟的號角,總投資805億元的160個招商項目即將落戶;2023年安排重點建設項目673個,總投資1.53萬億元……數據背后,活力正在升騰,一如眼下的春光。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